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篇
科学研究   9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制造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能民  孙林岩  汪应洛 《预测》2002,21(1):51-54
绿色制造模式是实现人类与环境相容的先进制造模式,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制造商选择制造模式:绿色制造模式或传统制造模式是制造商、消费才以及政府三者博弈的结果。本文利用博弈的基本方法对制造商、消费者以及政府三者间的两人博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绿色制造模式顺利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52.
53.
商业智能分析诸多算法是基于离散化数据的,但商业分析的中数据类型不一,将连续属性离散化是商业智能分析中数据预处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对连续属性的分布特征和不同类别在同一属性下的分布特点分析,提出基于正态分布特征的连续属性无监督离散化方法,并研究了经该离散化方法对连续属性数据预处理后测试数据分类精度与断点个数设置之间的关系,确定统计意义上较为合理的断点个数,实现对连续数据的离散化处理。数值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离散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数据集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54.
摘要:在对制造业能耗强度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运用1994-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以制造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控制变量,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为调节变量,研究调节变量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达到降低能耗强度的目的;同时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技术水平和能源价格对制造业产业结构与能耗强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并不显著。最后,针对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完善能源市场价格机制和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建立VAR模型,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在5个变量系统内分析了1981~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政府科研投入、外资投入、技术进步自身和产业结构对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自身在短期内促进作用明显,但也存在阻碍作用;政府科研投入推动作用滞后期较大,但持续作用时间较长;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促进作用具有滞后性,持续力度作用不明显;此外,外资对我国技术进步作用不明显。实证研究还进一步发现当前推动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为技术进步自身和政府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56.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与保护自然环境,基于融合大量的制造工艺过程、经济约束和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等因素,提出一个制造业与资源性产业的一般性工业生态模型,有利于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7.
制造业能耗强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回归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制造业能耗强度的因素,检验了能源价格对能耗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价格调整是影响中国能耗强度的主要因素,价格并未表现出预期的调节作用,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8.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的研究评述和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制造的战略选择,成为理论界和工商业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检索并统计1994-2007年从各个角度探讨中国制造相关的388篇论文,归纳出当前国内学界对中国制造相关研究的主要视角,整理出三十余种发展制造业的策略,并对未来研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59.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化,既有利于公平又有利于效率,还可以从源头上校正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形成机制,近期内可刺激内需,长期则可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符合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0.
教育模式是随社会对知识需求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迁的.教育的需求、技术、成本因素的变化对教育模式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基于知识挖掘技术的智能教育与基于数据通讯技术的远程教育的结合是未来知识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实现不受时间、地点以及受教育者个性特点局限的大规模个性化教育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