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燃冰"之战     
公元ABAB年,R国科学家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气和煤的新能源,新能源暂命名为"燃冰",意思是可以燃烧的冰.几乎与此同时,R国政府警告世人:鉴于"燃冰"是R国科学家在南极洲的"重要发现",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特宣布R国对南极洲的所有"燃冰"拥有"主权",其他任何国家不得"另有企图";否则,将"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2.
陈雪  孙滨  胡心甜 《新闻前哨》2012,(10):116-117
医疗虚假广告,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发布者利用各种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向消费者传授医药不真实信息,用虚假事实(夸大疗效或无中生有地鼓吹疗效)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以期达到营利等商业性目的的一种不良的大众化传授方式。不难看出,虚假医疗广告的危害性是不可估量的。那些被夸有神奇功效的药品,可能会在炫耀的商业目的笼罩下变成食人健康、夺人生命的恶魔。一、我国对医疗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及其困境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上亿农民进城务工。湖北省的这一数字是上千万.其中出省务工者为500余万。上世纪90年代以来.“民工潮”一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是各个媒体报道的热点。  相似文献   
14.
随着5G环境的大规模覆盖,越来越多的地区具备了5G教学的条件。教师可以利用5G的优势,结合学科特点开展跨地域的多师远程教学。本文提出5G条件下校际间多人主讲、多人辅助(5G-N+N)的教学模式,围绕教学内容的选择、参与教师的职责、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为开展5G教学相关研究的教师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一部分中国民营报刊选择正视当时严峻的社会生态,调动一切可调动因素,在炮火的夹缝中挣扎生存。停刊、复刊,迁徙、辗转,此时的中国民营报刊,悄然地在发生从经济利益为主到追求社会效益为首的转变。不少民营报刊并未因身处战火主战场就“全身而退”,而是毅然选择继续斗争,用笔杆坚守正义与无畏,捍卫领土与主权。“游击式流动”便是它们持续作战的方式之一。笔者考察发现,此阶段的中国民营报刊“游击战”流动路径的选择具有不约而同的“默契”,特选取若干在当时具较大影响力的民营报刊比较,分析其“不谋而合”中的必然考量。  相似文献   
16.
孙滨 《发明与革新》2011,(10):28-28
武汉市汉南区有一位叫江贤国的普通街道干部.给备受拥堵的城市带来了一丝曙光:他发明的系统可以将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0倍,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官司成为新闻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一方面说明人们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方面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闻媒介和编辑记者对其发表的作品要负起相应的责任。由于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扩大和新闻媒介报道领域的扩展,特别是舆论监督功能的实施,因报道失实而引起的侵权纠纷乃至诉讼便不可避免地增多,记者稍有不慎就会踏人雷区,成为被告。因此,作为一个新闻记者,强化其自身的守法法律意识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某型涡轴发动机进气流量筒的结构和原理;对流量筒进行校准试验,获取流量系数的方法,并分析了采用流量系数后对发动机的台架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报》创刊五年来,在利用报纸传播经济信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传播经济信息与一般的新闻传播有哪些异同之处?属于经济信息范畴的新闻具有什么特点?现结合本报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实用价值——经济信息最为突出的特点准确实用的经济信息,可以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仅1988年一年,本报编辑部就收到读者反馈信400多件。例如,河北沧县一读看来信说:“贵报刊登我县30万个瓶盖待销这一仅30余字的信息后,立即收到沈阳、甘肃、黑龙江、山东等省市的来  相似文献   
20.
1993年5月2日凌晨5时05分,我国执行大洋海底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任务的“向阳红16”号科学考察船,在东海海域不幸遭外轮撞击而沉没,船上110名科技工作者和船员中有3人失踪,其余人员脱险。消息传来,举国震惊,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更是心急如焚,当即指令所属机构在上海码头做好一切接待遇难脱险人员的准备。我作为《中国海洋报》特派记者,动身前往上海,担负了报道此次灾难的采访任务。 5日中午时分,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我首先来到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招待所。果不出所料,报社驻沪记者站老董见到我就说:船上的人已到了招待所,正在安排食宿!我顾不得吃饭,抄起录音机、相机、笔记本就“冲”上了船员住的3楼。在上海暂住的脱险人员仅是从遇难船上下来的一部分,大部分科学工作者都是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同志,他们一回到上海码头立即被接回杭州去了。眼前这些脱险的干部和船员由于当时紧急撤离即将倾覆的“向阳红16”号,来不及顾及一切,个个几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