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91篇
科学研究   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美国耶鲁大学法文系教授昂利·拜尔为编辑法国大学派文学批评家居斯塔夫·朗松的文学批评集《方法、批评及文学史》写的导言中说:“文学批评家在身后五十年或一百年,仍有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对其作品进行研读和利用的非常少见。文学史家的著述在半个世纪以后,能不被人看成是陈旧得可笑、散发着时代偏见和派系成见的臭味、论证依据很不充分的,就更加少见。”他还说:“十分伟大的评论家从来没有过,也许将来也永远不会产生。他们当中最博学的也永远抵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或者真正的小说家;最优秀的绘画评论家或者音乐评论家都早在那些画家和音乐家被人  相似文献   
102.
实际说来,语言在其历史过程中的情形更符合"流变"之义而不是符合通常意义上的"发展"之义。德国语言学家施来歇说:"我们在历史中所看到的是,语言只是按一定的生活规律衰老下来,在语音和形态方面都是这样。我们现在所说的语言,像一切历史上重要的民族的语言一样,都是老朽不堪的语言的产物。就我们所知,所有文明民族的语言都在某种程度上处于退化状态。"这位施来歇在另外一本书中说道:"语言在史前时期构  相似文献   
103.
安海梅 《大观周刊》2012,(8):234-234
尊重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自主学习时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较多的时间机会,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即给他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4.
105.
关于人物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关注重点,有关各类人物的书,层出不穷。我在《世界大人物》丛书的序言中说过这样的话:“自古以来,世界上的人有过多少,恐怕难以数清,能称得上‘人物’的却是少数……”而我们常说的杰出人物,就是各种人物中的最为出色者。在中国,杰出人物历代都有,但由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时代杰出人物的作为和影响也有程度的不同。多年来编辑和写作有关人物的图书,使我感觉到,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有两个历史时期的杰出人物最为突出,其问不但人才众多,而且出自各个方面,其作用也是划时代的和开创性的。这两个时代,一个是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1840年到1979年的近代时期。  相似文献   
106.
107.
罗曼·加里是法国作家,胡发云是中国作家,前者的长篇小说《天根》长达37万多字,后者的《老海失踪》是一部不足10万字的袖珍长篇小说,表面看来可比性不大。但实际上,两部小说都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题材,都向人类发出了一个非常严重而又非常迫切的警告与呼吁: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根,急需人类的善待与保护,都塑造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坚强卫士,具有很多相同性。  相似文献   
108.
109.
在以手工制盐而闻名的千年盐都自贡,天车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但随着技术进步,天车时代划上了句号。一座座天车因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被拆除,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天车更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天车的消失,与之相伴的文化也在逐渐消亡。保护天车文化,2008年我们走进了辊工,真实的感受了他们与天车的情缘,见证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0.
《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皆为汉代咏怀写志名篇。通过笺释,我们认为:《吊屈原赋》乃现存汉代表现"士不遇"主题的重要作品,其写法上继承了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赋中大量用比,连类繁举,在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还对迫害屈原的群小表示了极度的愤慨,因而《吊屈原赋》在悲悼屈原的同时,也在悲悼自己。尤其是用古事写今情,做到了古典今情的完美统一。而《鵩鸟赋》通篇大旨,在以道家齐物之理,自慰远谪之情,其中"齐生死,等荣辱",以对抗人生之牵累与忧患,尤为突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论其艺术特色时说:"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而在赋体文学发展中,"《鵩鸟》为赋之变体,即其体而通之,凡能为子书者,于赋皆足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