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9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敏敏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3):638-645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 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界,关中地区由北向南纬向递增,陕南呈现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的全区一致型,这是最主要的分布特征.此外受纬度因素、季风气候、小尺度地貌单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西北(渭北旱塬)-东南(大巴山地区)向的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中盆地为正值中心的东北-西南向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江谷地中段为负值中心的东西向降水分布相反型.  相似文献   
12.
陕南汉江谷地气候干旱化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陕南汉江谷地17个测站1953—2000年气温、1961—2000年降水及1961—1999年区内汉江平均流量和最大流量实测记录,对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陕南汉江谷地近年来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其气候变干表现在3个方面:①年降水量减少,且趋势强;②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夏增秋减趋势很明显,而最大3个月降水量也呈减少趋势;③地表径流量减少,减少趋势明显.陕南汉江谷地生态环境在干旱化的气候背景下继续恶化,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呈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草原的环境容量(主要体现为载畜量)作为稀缺资源,近年来虽然采取了许多行政性控制措施,但仍呈递减趋势。草原生态"局部好转,全局恶化"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似乎难以为继。牧权交易使原本难以通过市场解决的过牧超载等草原生态环境外部性问题变得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机制来解决,通过市场交易机制不仅能有效地控制载畜量和优化草场资源的配置,而且能节约大量的社会监督与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城市气候干暖化的特征分析□延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干暖趋势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那么气温变化与降水变化的关系是什么?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是什么?日本学者田中正之认为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后果是“原来多雨的地方更加多雨,原来少雨的地...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的7级地震再次提醒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应该警钟长鸣,为了引起自然灾害相对发生较少、危害较轻的关中地区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首先对关中地区50年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了统计、梳理和展示,然后对其发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图找到某些规律,以避免或减少因长期的长治久安,使人们对自然灾害的忽视和防范意识的淡薄,防范能力的弱化而造成的在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时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了华北平原中部辛集市1949~1998年的农作物单产资料和1957~1999年的气象资料,1983~1999年地下水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年均气温以平均0.0383C/a的速度上升,年降水量以平均0.5329mm/a的速度减少,地下水位以约1.1m/a的速度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是气候变干暖。气候变化通过水资源、热量条件来影响农业生产,最终结果将是灌溉水源不足阻碍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区域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华明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12):2491-2500
根据1961-2012年四川省40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Z指数法和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近52a来四川省气候变化特征与川西高原、川西南山地和川东盆地3个地貌单元的旱涝灾害区域响应。结果表明:近52a来四川省气温以0.17℃/10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9.03mm/10a的速率减少,全省气候表现出明显的暖干化趋势。从区域变化看,川西高原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气候呈暖湿变化趋势,而川西南山地与川东盆地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四川省3个区域旱涝灾害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川西地区旱涝灾害对暖湿气候的响应表现为向偏涝趋势发展,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次较少,发生周期长,偏旱,1990年以来旱涝灾害的频率与灾害程度均呈加剧趋势,偏涝;川西南和川东地区气候暖干化直接导致了旱灾频率增加,干旱化趋势明显,川西南山地2000年以前偏涝,2000年以后偏旱,川东地区1990年以前旱涝灾害频繁,1990年开始涝灾减弱,旱灾的频率与程度均呈明显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18.
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气候事件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永旺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5,37(10):2086-2098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山西18个台站1961-2013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采用极端事件定义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计算与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与寒旱灾害直接相关的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分析1961-2013年山西省极端温度和降水气候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极端温度事件的发生频率与持续时间在前30年呈平稳态势,20世纪90年代后变化迅速。表征极端低温事件的霜日日数(FD0)、冷昼日数(TX10P)、冷夜日数(TN10P)、冷持续指数(CSDI) 等指数均呈现下降趋势,而表征极端高温事件的夏日指数(SU25)、作物生长期(GSL)、暖昼日数(TX90P)、暖夜日数(TN90P)、热持续指数(WSDI)则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指数除普通日降水强度(SDII)和持续干燥指数(CDD)外均呈下降趋势,表明该地降水总量略有减少,但降水强度和持续干燥指数却有所增加。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率的加剧出现在90年代初不同,表征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的极端降水指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70年代。在空间尺度上,与温度相关的极端气温指数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分布规律,冷、暖系列指数表明晋南地区最高,晋北地区最低。与降水量相关的极端降水指数也呈南高北低的规律,最近一个时段的强降水事件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唐宝琪  延军平  王璐璐  刘永林 《资源科学》2015,37(12):2514-2523
本文基于东北地区87个气象站点1960-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IDW空间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及斯尔皮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5a东北地区降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东北地区年降水日数和强度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日数总体呈极显著减少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呈多-少-多的分布格局,年降水强度呈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由南向北不断减小。大雨和暴雨降水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在空间上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且随着降水等级的提高,高值中心逐步向辽东南地区移动;强降水强度由南向北逐渐递减,大雨强度在各地差异不大,暴雨强度的差异较为明显。大雨和暴雨不是东北地区的主要降水方式,但对年降水量的贡献较大;降水量与强降水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大雨降水量和日数的减少对研究区降水量的响应最显著,贡献率最大。大雨和暴雨日数变化的主周期分别为22a、5a,降水强度主周期均为28a。该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东北地区极端降雨天气,对区域农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创业资本的来源,将创业资本划分为政策性创业资本和商业性创业资本两种类型,并界定各自的概念及内涵。通过对历史数据和目前创业投资现状分析,提出政策性创业机构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