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8篇
科学研究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中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之社区教育功能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城镇化角度入手,探析农村社区教育功能的新内涵,强调社区教育功能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82.
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与统一政策相冲突是减负政策实施的阻力之一,厘清投入和负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科学减负的基础。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潜在分类,并从个体的学业成就、学习品质及其人际关系等角度探索了各类学生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学生的负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需要减负、有的需要增加时间投入、有的需要提升学习品质,学生可根据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状况分为"低投高负型""低投低负型""高投高负型""高投低负型"等四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还是在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品质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3)减轻负担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等非学业方面的素养,无论学习投入程度如何,学习品质表现好的学生的负担感受均较低。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建立对学生的负担状况进行科学分类的精确诊断系统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减负方案,利用智能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减负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83.
本文从校服的教育目的入手,探讨了校服的教育意义,通过对现行校服的国内外政策的分析,引发人们对校服现象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84.
一亩心田     
26年前,15岁的我考取了武汉幼儿师范学校。手捧录取通知书,母亲哭了:'丫头,从今往后你不用像我一样卖菜了.'那一刻,我为自己圆了父母'望女成凤'的梦而自豪。怀揣着如此简单的梦,我踏上了去武汉幼师的求学之路。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我方知'幼教天地宽,幼师不简单'。幼儿教育是人生起点的教育,它承载着个人的梦想、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相似文献   
85.
方丹敏 《大学生》2013,(Z2):10-13
正哲学家们曾长时间仰望天空思索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质,然而答案却在他们的盘子里:没有任何一种动物会烹调,哪怕是煮一个鸡蛋。确实,也没有比吃和食物更亲民的话题了。每次开选题会,大家为选题争论不已或者静默不语的时候,用来一统江湖或带动气氛的话题永远有一个:美食。一说到美食,从校园实习记者到编辑,从大学食堂各色窗口到各位家乡特色小吃,从东北酸菜白肉的秘方到淮南豆腐为什么那么好吃,直说得群情激昂,  相似文献   
86.
于智涵  方丹  杨谨 《资源科学》2021,43(6):1178-1192
低碳发展已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导向,在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探索道路中,降低碳排放,不断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其实现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4—2017年山西省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并建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对碳排放的政策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资源型经济转型能够有效地抑制山西省碳排放量的增加。在研究时段内,受到政策冲击后山西省的碳排放仅增长89.6%,与合成控制法模拟的山西省135.5%的碳排放增长相比,共减少碳排放78944.68万t。②在政策实施后的短期内,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升级均在5%的显著水平上有效抑制了碳排放,其中环境规制发挥中介效应,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表现为直接效应。③在短期内,金融发展、技术创新分别在10%和5%的水平上促进了碳排放,从中均发挥“遮掩效应”。由此说明,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通过加强管制、产业转型等手段为山西省低碳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反思并完善有关金融发展、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本文结果有助于为山西省及更多的资源型地区经济低碳高质量转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方丹 《青年记者》2017,(20):8-9
美国传播学家詹姆斯·凯瑞在《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一文中提出了“传播的仪式观”的概念.该理论把传播看作“创造、修改和转变一个共享文化的过程,它不是空间上讯息的拓展,而是指时间上对社会的维系”.①它强调的并不是讯息的传达,而是仪式的呈现和价值观念的聚合. 仪式观从文化的角度来诠释传播,强调传播的文化意义,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认为传播是一种仪式的确认与完成.仪式观为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同时也对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传播仪式观而言,要分析其在报道中的形成机理,就要对仪式观理论在报道中的形成路径及形成动因进行分析,发现新闻报道运用这一理论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88.
正我们两个来自阿尔巴尼亚。我们两个留学的目的还有点像:我的爸爸在中国有一个塑料代理公司,贝斯爸爸的朋友也在中国做生意。我们的家庭在我们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和中国有了很多接触,也有了很多了解。他们说:你们应该去中国学习。我们觉得父辈的建议是有道理的。我选择了金融,贝斯选择了电子工程。来中国以前,我看过中国的功夫片,李小龙、成龙的电影都很喜欢。给我们最大的惊喜  相似文献   
89.
烙饼     
方丹敏 《大学生》2013,(3):24-24
“你不会烙饼?!你不会烙饼?哈哈哈哈……”王阿姨惊天动地的笑声,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她不会烙饼!她不会烙饼!哈哈哈哈……”王阿姨又惊天动地地来了一遍。  相似文献   
90.
于帆  宋英华  霍非舟  方丹辉 《科研管理》2016,37(12):162-169
近年来拥挤踩踏事故在世界各地屡屡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统计了近十六年来的拥挤踩踏事故案例,以事件系统理论(EST)为基础,结合事件本身特点来分析踩踏事故机理,建立拥挤踩踏事故原理图,提出面向事件特性的防控手段及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结果表明具有一定强度的初始事件只有在特殊的时刻发生并对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才会导致踩踏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事件特性,从事件强度、事件空间以及事件时间三个方面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