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1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谐诗题画     
晓秋 《现代语文》2005,(10):44-44
作画题诗,是文人学士之雅好。一幅画配上 几句诗,恰如画龙点睛,妙趣自在其中。据考 证,古代最早的题画诗出现在南朝时期。梁代简 文帝箫纲就是个好手,在一幅美人图上,他题诗 曰:“殿上图神女,宫里出佳人。可怜俱是画, 谁能辨伪真。分明净眉眼,一种细腰身。所可持 为异。长有好精神。”是人是画分不清,画得逼 真,故有谐趣。这类题诗纯是咏物的。又如清人 郑板桥,他喜好画兰竹石。题诗有“一竹一兰一 石,有节有香有骨”。  相似文献   
62.
书种与奇才     
清代顺治年间有一大冤狱,名日“哭庙事件”,18位书生横遭死难,内中一人是金圣叹,其人其事传闻天下,颇有争议。金圣叹自称“书种”,出自他的《绝命词》一诗,曰:“东西南北海天疏,万里来寻圣叹书。圣叹只留书种在,累君青眼看何如。”  相似文献   
63.
一个人在生活中使用的名字,我们称之为"真名"。真名多数由父母所取。也有的为自己后来所改。父母取名字的时候一般都经过了深思熟虑,自有深意,应  相似文献   
64.
仿拟,好比用旧瓶装新酒。这是一种模仿的语言形式,然而有其新鲜的内容。仿拟是思维的突破,是思想的升华。一、词语的仿拟浅闺、狭人、婆理、流官、他信力、神经过钝……看了这些词语.不免觉得陌生。但它们都是鲁迅笔下创造的新词语,仿拟的是深闺、阔人、公理、流寇、自信力、神经过敏等。仿拟之中.可以感受到调侃的趣味。互相对照一下,既贴切自然,又诙谐生动。  相似文献   
65.
思维的效应     
(一)“聚焦”是借用物理学习术语,来说明一个人的自学需要精力集中与对象切中。精力,即精神主观能动力,怎样才能“聚焦”呢?一是心理的净化。心境的纯洁是自学的前提,要把一切复杂、混乱、烦琐的念头排除干净。心绪的宁静,为自学创造了良好的气氛。二是心意折转化。自学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变“松闲”为“紧迫”。三是心思的活化。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时,思想活跃,精力容易集中,应当抓住这个时机来领悟自学的原理。对象,指学习的内容与方法“,聚焦”就是以“点”带面:确定重点,抓住要点,攻破难点,消除疑点,了解特点…  相似文献   
66.
要求:阅读下面两则故事,结合对人生的体验,经过认真思考后,将结论写成文字填入横线中,使之成为故事的结尾。(一)简单道理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  相似文献   
67.
最近陆续读了几篇论李燕杰演讲诗的文章后,我发现了李燕杰教育思想与演讲美学的秘密———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李燕杰自幼生活在文学之家,生长在教师之家,所以他自幼就得到了诗教的熏陶。最近我从他的亲属朋友中得知他自幼爱诗,十二三岁开始写诗,按照他自己的说法,...  相似文献   
68.
剪辑的风光     
现代人都很看重时间效益 ,读书只是一种业余的消遣 ,往往是零打碎敲的。忙里偷闲地读点书 ,而且又是杂七杂八的 ,能否做到“开卷有益”呢 ?当然可以。这就需要剪辑的方法 :不同的学科领域形形色色的知识在智慧火花的映照下会活跃起来 ,有意无意地会衔接、粘连、拼合起来 ,于是一条崭新的思路在你的脑海里渐渐清晰了 ,你为之惊喜若狂。要说读书的艺术 ,善于剪辑当然是属于高层次的思维功能了。研究更是如此。研究一个课题 ,要想一气呵成那就不容易了。事实上 ,研究是十分艰巨的 ,一年不行 ,可能用几年 ,一代人不够 ,也许几代人。杨振宁博士有…  相似文献   
69.
最后一课     
从前一位老学者带着一群北子到各地游学几年后回来,个个都满腹经纶。  老学者已经体力不支他在旷野上设坛,为弟子们讲授最后一课。 “你们看,我们现在坐的是什么地方?”“旷野,”“那旷野上长着什么,” “杂草” “我想知道,你们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弟子们愕然,老学者怎么提出这样简单的问题,于是各自回答起来。 甲首先开口:“我只要有铲子就够了。” 乙接着说。“用火烧也好办。”  丙又提出:“撒上石灰就能除掉所有草。” 丁也想了办法:“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老学者站了起来说…  相似文献   
70.
苍山西坡行     
晓秋 《大理文化》2011,(7):48-49
关于苍山西坡的红杜鹃,想象着在大脑中描绘。有的说西坡红杜鹃的红,是无法模仿和复制的,那样的红有一种质感,是任何染料无法仿制的,有一种无法形容的美丽;有的说西坡杜鹃花开的时候,会为大地铺上一块硕大的红色地毯;有的说开放的杜鹃花在夕阳里简直就是一幅油画……这些表述都带着巨大的诱惑力。早上9点我们从下关出发,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便到了徒步爬苍山的起点——漾濞县西坡镇金盏河村桃树坪社。从桃树坪往上爬到我们当天的目的地——官房坪农场,当地村民告诉我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