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随着社会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把传授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当作压倒一切的重要任务。可是,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除了本专业的知识技能之外,却对其他领域知之甚少,并缺乏必要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熏陶,那将会出现怎样的状况呢?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个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32.
在最近的教育反思中,通才教育又引起世人的关注,其实早在1948年上半年,在荷花藤影的清华园内就已经进行过一场关于通才教育大讨论。  相似文献   
33.
邢小群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口述历史的采访和写作,《我们曾所经沧桑》就是她的最新成果,其中收集了灰娃、何方,贺延光、李大同和著名数学家杨乐的口述资料。灰娃是工艺美术大师张仃的夫人。她原名理昭,1927年出生于陕西临潼。她的祖父  相似文献   
34.
丁文江认为:“我们有职业而不靠政治吃饭的朋友应该组织一个小团体.研究政治.讨论政治.作为公开批评政治或提倡政治革新的准备。”  相似文献   
35.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好习惯。"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所谓公平和效率就会失去依托。  相似文献   
36.
民办教育走到今天,可谓举步维艰。然而,在认识不一、褒贬不一、参差不齐、优劣共存中度过了最初的“哺乳期”,民办教育从某种意义来讲已经“做大”,成长的孩子不可能再被藏着掖着,它需要利于成长的环境,它需要抬头见天。 2002年岁末,人们都在为关于“小康”的种种设想兴奋不已,教育的“小康”也有了蓝本。而且,原本会喜上加喜的是:来自各方的消息表明,《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将在年内通过,这样,2002年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草案从5月提交审议,历时9个月终告“未获通过”。坚冰仍在,瓶颈依然未能突破。  相似文献   
37.
再读竺可桢     
要想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首先应该培养"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8.
胡适苏俄情结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上半年,收藏界的一位朋友从嘉德拍卖公司买到胡适致王世杰的一封信。这封信写于1948年1月23日,信中说:“前几天看了鲠生兄的一篇文字,我很感觉奇怪,故写了—封信,现由独立时论社发给五十多家报馆发表……”胡适在当天的日记中有“写信给周鲠生、王雪艇(王世杰字雪艇)”的记载,但是在已出版的胡适资料中,却找不到这封信的踪影,因此这可能是—封从未面世的轶信。  相似文献   
39.
老校长的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谁来当中国大学的校长,至少有两个参照系:一是国外的成功范例,二是我们的经验教训。前者已经有人论及,这里只谈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要谈经验教训,就应该了解过去的大学校长是什么样子。近年来我在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时候,接触到许多这方面的材料。比如北京大学的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清华大学的罗家伦、梅贻琦,浙江大学的竺可桢等人,曾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们的思想理念,行为方式、人格风范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只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非但没有继承。反而在全面否定后将它抛弃,这就使现代学术传统被人为地中断…  相似文献   
40.
胡适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书院是中国一千年来逐渐演化出来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它和学校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注重自修,后者注重讲授;前者提倡自动地研究,后者奉行"被动地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