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3篇
科学研究   13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大学自诞生以来,关于大学的讨论就成为人类永不厌倦的话题。从纽曼的《大学的理想》到比尔.雷丁斯的《废墟中的大学》,不同阶段的人们对大学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一方面与大学所扮演的角色有关,另一方面则在于人们对大学的态度也随着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比尔的这本著作,对大学的危机有着独到的见解,对我们大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62.
高考制度自建立起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忽视考生个性考查等缺陷。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是国家探索招生方式改革的一种尝试,将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有机结合起来,会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相似文献   
63.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职学生的法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治》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中职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性、机制主窗口的“五主”作用的对策,让法治素养培养有效落实于教育教学中,提升中职学生的法治素养,达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4.
我国职业培训一部分由职业院校完成,一部分由社会培训机构完成。当前,我国职业培训因存在管理的条块分割、准入门槛不高、师资力量不强等问题而导致培训质量不高及资源浪费,全社会应高度重视职业培训的重要性,探索社会职业培训的机制创新,加大监管力度,发挥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提升职业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65.
随着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逐步转型,高师教育进入到一个关键的改革和发展时期。为了顺应这种历史的转型,师范大学要树立现代教师教育的多元化教育质量观,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推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66.
"技工荒"的形成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着社会、企业,学校多层面的深刻背景,是职业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校企合作、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7.
一、实验改进的目的"酸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一中的教学内容。在本章节的学习中,教师为了探究碱性氧化物(如部分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反应,会补充拓展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而常温下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较慢,不能提高教学效率。传统的做法是让氧化铜粉末与稀硫酸利用加热加速反应。这样虽然能让学生更快地观察到实验  相似文献   
68.
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高校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进程中,存在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为今后高校积极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从基本色度理论出发,探索了配色理论和一些新型实用的一些计算配色方法,并阐述了它在印染、涂料、塑料等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0.
新一轮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中,作为主要体现课程变化载体的教科书的改革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教育家比喻“标准是课程的灵魂,教科书是课程的肉体”,灵魂与肉体的结合才是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个体.在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下的教科书改革牵连到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实施.虽然新课程的含义范围扩大了,课程不仅仅体现在教科书的内容里,但教科书的变化必须要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