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文化理论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柳宗元及其山水游记□曾桂林在永州芝山城西,一座古朴而巍峨的庙祠矗立于愚溪河畔,这就是柳子庙。它是永州人民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而修建的。每逢春秋社日,永州百姓都要前来柳子庙奉祀,表达他们对一代名士的尊敬与怀念之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相似文献   
12.
慈善事业与近代中国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社会,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慈善事业与民族精神有着丝缕难断的关系.近代慈善事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抵御外侮、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手段,是弘扬和振兴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和体现民族精神的重要领域.而近代民族精神的弘扬也促进、推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近代慈善事业对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红十字会是抗战时期战地救护的一支重要力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红十字会及其组建的救护总队在常德地区转运与救治了大量伤病兵员,并积极开展疫病防治,协助防控鼠疫蔓延。常德会战期间,其第6、第9大队又配合作战部队需要,调配相关区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战地救护。中国红十字会在常德地区开展的这些慈善救护,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军队的后援补给,为赢得湖南战场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试论抗战初期○的国共合作●曾桂林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是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也称之为战略防御阶段。在此期间,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中国建立了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17世纪时的英国学者哈维,用毕生炽烈的热情执著地追求真理,最终创立了血液循环学说,从而推翻了在欧洲医学界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的盖伦心血运动论。缘于这一杰出的贡献,哈维被后人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哈维,1578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之家。大商人对儿子的成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慈善事业史作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社会史研究的广泛开展,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研究视角不断拓宽,新的学术成果不断涌现。除发表了大量论述具体问题的论文外,还有多部专著问世。本文试对这些成果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3月9日,广东省韶关市教育局和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联合在曲江区白土镇中心小学举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活动。当天,中国移动韶关分公司向韶关市12所农村学校赠送价值6万元的电脑(20台),这是继去年该公司向粤北山区农村学校赠送价值30万元电脑(100台)后的再一次“教育资源下乡行动”活动。  相似文献   
18.
“听说桃源一中是由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倡导创办的,有不少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我非常欣喜。”旋即,话锋一转,“你们不想上牛津、哈佛吗?桃源一中就要争‘第一’嘛!”“人生,怎能没有向往?人生,怎能失去渴望?第一———人生大胆的进击,第一———志士顽强的向往。渺视挫折,攻克障碍,让我们向‘第一’发起新的冲击!”2000年4月5日下午2:30分,面对百年学府3000多名师生,首都师大教授、著名教育艺术家、演讲家李燕杰就这样开始了他的演讲。伴随着情不自禁的掌声,一种“勇争第一”的信心怦然升起在师生们的心头。接着,李燕杰…  相似文献   
19.
“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桃源,一方神奇的土地。1600多年前,诗人陶渊明在这里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桃花源诗》。诗中“桑竹垂余荫”,“春蚕收长丝”的人间仙境,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今天,跨入新世纪的桃源,生机盎然。“山鸟似欲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在这里钩织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壮丽画卷。桃源一中,就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创办于1907年的桃源一中,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如今,她的风采依旧迷人。还是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吧———连续10年,桃源一中学生犯罪率为零…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愈益受到中外学者的注意,曾就历史上各时期的慈善组织、慈善活动进行过广泛的探讨,各抒己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对于明清时期的民间慈善组织——善会善堂的形成、发展、作用及其经营实态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已经看到有两部力作问世,即日本学者夫马进的《中国善会善堂史》和台湾学者梁其姿的《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然而,除明清两朝之外,学术界系统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特别是较为全面的断代史性质的慈善史研究更为少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