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9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孔子的服饰美学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他有一套完整严格的服饰礼仪规范.其基本准则是以“礼“来规范不同层面上人们的服饰着装。本文着重从三个层面来阐述孔子的服饰美学意蕴,即:“美善礼”的统一,符合“仁”、满足“真”,“文质彬彬”。通过对孔子服饰美学意蕴的探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孔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重建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是为了恢复周礼为目的的拯救活动。  相似文献   
32.
效果推理理论是基于高不确定性、高风险性和高资源约束情境下的决策理论。自该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效果推理理论在创业领域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并不断拓展该理论的适用情境和作用边界,但既有研究成果相对碎片化。本文对效果推理理论渊源、概念内涵、维度研究等现有学术成果进行总结,重点就效果推理与绩效的关系进行梳理,进而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期望有助于推进效果推理理论与绩效关系的未来研究。  相似文献   
33.
34.
《红玉》是《聊斋志异》中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一篇小说,其独特的艺术构思,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人物设置的独特性、性格塑造的典型性和艺术表现的虚实相间三个方面来探讨作品非凡的艺术构思,以引导读者更好地欣赏《聊斋志异》和作为今天创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35.
36.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篇末"异史氏曰"以特有的方式对聊斋故事从内容上作了大量的阐发和引伸。本文主要探讨"异史氏曰"在作品中的艺术魅力,即它有利于作者真实情感的抒发与宣泄;具有画龙点睛、点铁成金之功用;充当着桥梁的角色,为作品的思想内容而服务。  相似文献   
37.
《红玉》是《聊斋志异》中一篇别具一格的小说,其所涉及的思想内容是多方面的,作者的态度既有歌颂也有批判,爱憎感情表现得十分鲜明强烈.其主题思想并非表现爱情婚姻,而是呈现出多层面的意蕴:既有对红玉和虬髯豪客侠义行为的歌颂,又有对当时土豪劣绅和官府罪行的揭露和批判.这种多层面的主题意蕴显示出作家蒲松龄对小说创作的深入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38.
李娃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主人公,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去分析李娃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中不仅有善良、多情、忠贞的一面。也有狡诈、冷酷、虚伪的另一面,从而说明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同样存在着圆形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39.
李娃是唐传奇《李娃传》中的主人公,是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艺术典型。本文试图以英国小说家福斯特的小说理论去分析李娃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出她的性格中不仅有善良、多情、忠贞的一面,也有狡诈、冷酷、虚伪的另一面,从而说明在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同样存在着圆形人物这样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40.
李渔小说创作理念首先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尚奇意识,这种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小说评点当中,也渗透在话本小说集《无声戏》和《十二楼》的创作之中,从而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观念——尚奇观。其内涵包括的“尚奇观”是包括“非奇不传”、“常中求奇”、“新奇同质“三个方面,全面考察“尚奇观”,有助于对李渔小说特征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