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1篇
科学研究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12.
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处理好学生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关系。把握管理与自我管理的内涵及辩证关系,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有利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切实维护"开放、流动、异质"社会中的农民生存与发展权利,保障农民作为公民所应有的各种权益,既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村基层善治的重要目标。在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农民的基本权益受到损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尚未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权利与利益外延及内容的深刻变化,及时调整与基层社会的关系,向基层社会有序赋权、适度放权,并同时做实农民维权。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特征来看,"有序赋权、合理放权、切实维权"是实现农村基层善治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国家要赋予和保障农民经济权,做实公民"政治权",下放社会自组织权,以充分保障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森林资源、荒漠化、湿地、灾害和生态工程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林业行业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需求与行业发展,提出了我国未来林业遥感发展的几点建议,即大力推动林业遥感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林业遥感信息产品标定与真实性检验场、林业遥感综合服务平台等天、空、地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大林业遥感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提升林业遥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一、思想品德评估的目的及作用 思想品德评估是对思想、品德、行为的综合考查,其形式是量化,目的是能更科学、更具体、更细致地评价一个学生,起积极导向作用。通过评估让每个学生心里都清楚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如何,在整个班集体中处于什么位置。唐山师专学生思想品德评估细则对于哪些方面可以加分,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应该减分规定得都比较详细,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比从前只给学生写品德评语显得更科学、更具体。品德评语反映学生的形象是模糊的,只是个轮廓,大部分学生处于同一档次,同学之间存在的细微的差距不好比较。量化以后,  相似文献   
16.
农村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基本单元和微观场所,存在着制约乡村现代化的诸多文化障碍。以农村社区为着力点,本文梳理中国式现代化对农村社区的要求以及应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阻碍的现实表现。研究发现,导致这些文化困境的原因主要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脱嵌、观念渗透与现实状况存在偏差。因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文化化解之策,着力于从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出发,培育现代化文化传承观念,构建现代化文化发展体系,塑造现代化文化融合机制,完善现代化文化治理和服务模式。这对于不断厚植农民群众的乡村文化自信、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实现农民群众的价值目标、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在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农村经历过不同形式的合村并居,每个时期的合村并居都呈现出不同的历史发展特征。在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新世纪的合村并居具有多元动力机制,包括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双重政策引导,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的直接刺激,地方财政紧缺下的“土地财政蛋糕”诱惑,以及资本下乡的助力。同时,在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新世纪的合村并居产生了诸多不良后果。在新世纪以来的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合村并居的动力机制及其不良后果的背后蕴含着“冲突-协调”的内在逻辑,它体现为多元政策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不同利益的冲突与协调,在推进乡村治理走向现代化的实践中,合村并居正是多元政策目标、多元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现实产物。地方政府作为利益的综合体,在推进合村并居的过程中会在公共利益和地方私利之间摇摆不定,形成“利益钟摆”。整体来看,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合村并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不是基层治理唯一的发展方向。在遵循乡村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现代化发展是乡村治理的基本发展逻辑,合村并居是把双刃剑,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8.
“民生、民权、民主”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追求的价值目标,在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方面表现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民生、民权、民主”的含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当代社会管理的环境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发展;社会分化与多元社会力量的兴起;利益表述需求及参与意识的急剧增强;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多元化的发展;社会流动性与开放程度的加深;社会矛盾及冲突的激化等.在管理实践中面临着诸多新任务: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当代社会管理实际上是一项为了更深刻地体现“民生、民权、民主”具体内涵而展开的系统性工程,其中,民生是当代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基础,民权是当代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制度保障,而民主则是当代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的湄公河次区域森林地上生物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庞勇  黄克标  李增元  覃先林  陈尔学 《资源科学》2011,33(10):1863-1869
森林对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及全球碳平衡、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森林地上生物量进行精确估测能够大大减小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不确定性。本文结合机载激光雷达、星载激光雷达和成像光学遥感等数据进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生成连续的森林地上生物量图。结果表明:①基于星机地协同观测数据可以有效地估测森林地...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化进程中,资本、技术、人力与土地的有机结合,使农村土地具有了较大增值空间,也给农村土地腐败带来了可乘之机。农村土地腐败问题之所以产生,利益驱动下的多元主体竞相介入获取利益是土地腐败的内在驱动力。不同利益主体之间通过各种策略相互博弈,在利益冲突中相互妥协并构建利益结盟,是土地腐败的实践过程表达。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博弈中,权力主体与资本主体各有所图,权力主体在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追求个人利益,资本主体具有趋利性。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有权主体往往利用掌握的权力与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资本主体相互交融、妥协,进而共谋,达成共识,侵害广大农民的合法土地财产权利,农村土地腐败由此产生。当然,防止土地腐败问题的发生,还需要从法制建设、制度建设等层面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