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8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李志君 《新疆教育》2012,(22):115-115
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帮助识字,也能促进读写。在发展儿童的语言、促进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有了新的面貌:它不再以识字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而是以发展语文为核心来加快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这既减轻了因为众多文字符号的单纯识字带来的枯燥乏味的学习负担,同时在大量的阅读中开阔了儿童的视野。如何指导刚入学的儿童掌握好这一重要工具呢?现就此浅谈己见。  相似文献   
22.
李志君 《中学文科》2007,(12):77-77
口头表达能力是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是人们寻求发展机会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山区学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朗读、课堂讨论、课前三分钟等有利时机,提高山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之成为高素质的现代化合格人才。培养山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23.
李志君 《中国教师》2010,(Z1):437-437
《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多方面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4.
实践育人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了广角实习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并为完善该模式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25.
作为承担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应高度认识“两课”教学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对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政府监管的经济分析--以证券市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力图克服法学界对政府监管研究的传统思路,运用成本——收益的经济分析范式对政府监管进行探讨。文章首先对政府监管的成本及收益进行了界定,进而通过经济分析认为,实现政府监管效益最大化应从降低交易成本着手,但同时也应注意制度供需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27.
观察可知:密度大于水的钢铁(件)放到水中,即下沉到底。沉入水底的钢铁(件)能使它浮起来吗?你从下面“怀丙捞铁牛”的故事介绍中,可知是有办法能使沉入水底的钢铁浮起来的。话说在北宋神宗熙宁初年间(1066年),河中府突然发生黄河水患。河水暴涨,在洪水的冲击下,城外的浮桥遭到了破坏,桥头的几只铁牛冲到河中间沉没在河底,铁索也断了,两岸交通困难。后来修桥时要把铁牛从河底打捞起来,当时没有很大的起重机,怎么办呢?有一高僧怀丙想出了巧妙的办法:用两艘大船,装满泥沙,开到铁牛沉没的地方;用一根粗大木头,横绑在两艘装满沙土的大船上;在大木…  相似文献   
28.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在回顾帕森斯时代的西方社会学理论特点的基础上,梳理了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基本线索,提出近20年来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趋势是微观与宏观,行动与结构,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整合  相似文献   
29.
张可喜  符新  何映平  李志君 《教师》2013,(29):87-88
化工原理课程是高分子材料与加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这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笔者针对目前普通高校化工原理教材和高分子材料加工的不同特点,在化工原理的课程教改实践中,融入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工艺.向同学们阐明高分子材料加工与化工生产间的内在联系、增选与高分子材料加工密切相关的实例以及适度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少学时的教学计划,提高该专业学生学习化工原理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
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与句法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切断"事件指使构成物体的完整材料被分离或破坏且不可还原的日常事件。作为人类社会重要而普遍的日常活动,"切断"事件对人类语言与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依据词典释义和语料库语料对比分析英汉"切断"事件动词的语义特征、词化模式、论元转换和体特征之异同。结果显示两种语言的"切断"事件动词具有共享的范畴化特征和主要义素,但在次范畴化、语义场结构和词化模式方面存在差异。同时,两种语言间这些动词在论元转换和体特征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表明此类动词的句法行为对其语义具有敏感性,丰富了跨语言的动词语义与其句法行为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为动词语义决定其句法行为的理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