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28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马利群  秦奋  孙九林  王浩  夏浩铭 《资源科学》2018,40(8):1684-1692
本文选取1982—2015年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10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类型数据,采用Mann-Kendall(M-K)非参数检验法和二阶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季日最高气温(Tmax)和夜间最低气温(Tmin)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格局、并分植被类型探讨昼夜不对称性增温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表明:①1982—2015年间黄土高原植被生长季TmaxTmin都存在极为显著的上升趋势(P<0.01),植被生长季Tmin的增温速率约为Tmax增温速率的1.6倍,昼夜增温呈不对称性;②昼夜不对称性增温对植被动态的影响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植被生长季植被NDVI与Tmin表现出比Tmax更显著的相关性,即相对于白天增温,夜间增温的变化对黄土高原植被的影响程度更加显著;③不同植被类型的NDVI与昼夜增温的偏相关分析可知,除草原、农作物外其他植被类型均与Tmax表现为显著偏正相关(P<0.05);不同植被类型与Tmin的偏相关关系差异明显,农作物与Tmin表现为显著偏负相关(P<0.01),其他植被类型与Tmin均呈偏正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22.
地球是一个可以借助生命进行控制的系统,该系统中生物过程与物理、化学过程强烈相互作用,创造了地球环境。生物在维系人类栖息环境中扮演了一个比以前认识到的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3.
孙九林 《上海教育》2010,(23):62-62
任何课堂都是有一定的任务导向的,这里的任务,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行为、方式等是多样的,不同的课堂组织方式其课堂教学效率也是不同的。如果整堂课都是教师在讲,学生在下面听,表面上看,可能是教学任务都完成了,但实际上,学生掌握的情况可能是非常差的,而且教师的"一言堂",必定束缚和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  相似文献   
24.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引入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重力》一课教学的引入,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课堂引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相似文献   
25.
“丝路”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战略任务。 这一战略构 想的实现亟需科技创新的支撑。 文章从科技创新在“丝路”建设中的重 要性、中科院的定位和优势出发, 提出科技是“丝路”建设的重要动力, 中 科院具有科技支撑“丝路”建设的强大科技实力和综合优势。 文章重点 提出了加快制定并实施“丝路”科技基础性工作、高新技术产业、重大工 程建设与安全、国际智库网络与协同创新平台和人文交流、数字“丝路” 与信息化 5 项“丝路”科技支撑行动计划 , 并提出 5 个方面的具体实施建 议, 即组织实施“丝路”战略先导科技专项、加快推进“率先行动”计划、加 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和加强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26.
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丝路”)建设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战略需求, 提出“丝 路”智库网络与协同平台一体化支撑框架,包括智库网络与人才计划、协同创新平台与信息化 科研环境、决策支持系统和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通过分析,提出若干科技支撑计划建议: 依托 中科院科技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 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 建立和发展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 依托地学领域 e-science 科研环境和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 , 提出“丝路”国际科研协同创新平台框架, 建立和发展包括数据共享、协同交流、在线研讨、即 时通讯等在内的信息化科研环境; 针对智库科学决策的需求, 提出“丝路”重大问题决策支持 系统, 建立和发展面向 PRED 的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工具库等支撑系统; 提出“丝路”科技 人才计划和国际合作计划,促进本区域的能力建设,提高本区域的科技支撑力量,增加本区域 的研究基础,为长期有效支撑“丝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7.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确立,将快速地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刺激我国资源需求的增长,包括食物与能源等直接消费的增加,生态环境改善对水、土地和生物等间接需求的增加,以及人力、科技和教育等社会资源的配置。为此,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资源科学》编辑部邀请部分从事资源科学研究的专家撰文,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资源基础”展开讨论。本期《资源科学》刊发的“笔谈”,是从一些来稿中选录摘编的。专家们从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评价指标、食物消费、能源消费、信息需求、资源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分析和新思想,并列举了一些具体的实例。  相似文献   
28.
科学数据资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部门产生的科学数据;一类是科研项目研究过程和结果中产生的分散科学数据.本文通过对地球系统科学数据的特点及"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分散科学数据资源的十种整合策略以及不同的整合模式.  相似文献   
29.
30.
资源环境科学虚拟创新环境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知识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灵魂。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创建虚拟知识创新环境是实现资源环境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资源环境科学的虚拟创新环境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构思下,利用计算机和相关技术及设备来构建和体验资源环境虚拟环境的系统,它是对资源环境系统&知识创新、资源环境、虚拟现实、资源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