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7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71.
有些文字产生的环境是无法再弄清楚了,只留下人言人殊的理解.比如下面这一段: 子夏问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日:“绘事后素.”日:“礼后乎?”子日:“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的这段文字是儒家经典里很少见的文字,讨论的是描写一场婚礼的言词.按着“思无邪”的思路,这段文字在各种解读中成了对“仁”和“礼”“乐”关系的分析,喜欢猜谜的可以随便查一下.  相似文献   
272.
虚室生白     
1999年,我跑科技口,有位政府领导要我去采访一位归国科学家,我向接触过他的一些人了解了一下,知道他对一种功能蛋白“有一半知识产权”,我对这样的“一半”无法理解,就没写. 再想起这件事,是今年5月,一则“滴血验癌”的信息在主流媒体广泛传播.但随后在专业人士的质问下,报道的当事人声明报道有偏差,这项成果可以“监测”一些肿瘤,而不是“检测”.  相似文献   
273.
一、瞄准“211”打好基础上台阶 在全国教育战线认真贯彻《纲要》的大好形势下,我校以“学院”改“大学”为标志,跨入了以进军“211”为旗帜,以“办成通信领域国内领先、国际著名”为目标的争创一流大学的全新发展时期。通过接受“211工程”部门预审,北京市“文明校园”达标验收、纪念建校四十周年,以及北京高校德育评估等一系列重头工作和大型活动的开展。发动群众,稳扎稳打,为全面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74.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当前,乡村存在缺乏本土人才、吸引不住人才、留不住人才等问题.对此,探析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路径,以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275.
2011年10月18日,新开通北京至沈阳第6条2.5G线路。10月26日,新开通1条广州至桂林1G线路。2011年10月28日,新开通2条广州至南宁155M线路。  相似文献   
276.
2010年12月10日,新开通北京至沈阳2.5G第5条线路。12月20日,新开通西安至武汉2.5G线路,并撤掉武汉至成都2.5G第5条线路。12月30日,新开通沈阳至大连2.5G第2条线路。  相似文献   
277.
鉴于主流领导研究对制度领导研究的忽视,讨论了开展制度领导研究的必要性。在回顾和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制度领导的工作和作用等关键点进行了初步的讨论,提出组织制度在组织同时应对技术和制度环境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制度领导的非制度工作是制度工作的必要补充,制度领导的作用在于为组织提供独特意义以及一致的组织实务引导。  相似文献   
278.
院地合作是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院实现科技创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北京分院作为京区单位组织开展院地合作的重要管理部门,成立两年多来,在构筑院地合作框架和管理创新机制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实践。本文以2006年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基本情况调研和成效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蓝海战略"分析手段,对分院研究所开展院地合作的整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结合对从事院地合作第一线管理者的调查问卷,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未来工作设想。  相似文献   
279.
280.
魏晋审美意象论中,《文心雕龙》有关键的意义。《文心雕龙》引入哲学“言、象、意”理论作为中国审美意象论的哲学基础。提出“隐、秀”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创造的审美规范,总结出“赋、比、兴”作为中国古典文学意象营造的基本途径。使中国审美意象论形成了完善成熟的体系,并且为审美意象论随后的扩展与深化建立了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