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文本的空白机制是由德国康斯坦茨学派的代表人物,接受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在其1969年出版的作品《本文的召唤结构》中总结提出的,由于空白契合了中国古诗词艺术的特点,接受美学理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渐渐被中国古诗词翻译领域所引用,中国学界也形成了研究古诗词英译的空白研究的潮流。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翻译实践则在这一方面给后来的翻译者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