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2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近代以来,由于学者努力,生命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堀起,使得人类已深入到分子水平来认识和研究问题,视线大为深化。尽管如此,生命科学的未知世界却仍是如此广绵,每一个进展都会导引出更多的疑问,它们都在瞪着双眼等待人们去回答。这里不妨对有关问题略为梳理一下,以清晰我们的思路。1生命起源之谜最早的生命从何而来?有人认为来自于“宇宙胚种”;还有的人则认为起源于化学物质,但始终不得要领。这个被人们称之为“自然历史上最复杂、最难以解决的疑谜”,今后仍是科学研究的焦点,将长期吸引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2.
“耳聪心慧舌端巧,鸟语人言无不通。”这是唐代名诗人自居易对鹦鹉的赞美。在古代许多人都相信鹦鹉懂人言、通人性,是耳聪心慧的机灵飞鸟。可是到了近代,由于动物学研究不断深化,人们发现鸟类学舌仅仅只是一种条件反射的仿效行为。其实鹦鹉既不可能  相似文献   
43.
迷人的表现有些昆虫可以称得上“身怀绝技”,比如跳蚤一跃即高达身体的数百倍,蚊子能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高速飞行而不碰壁,蜜蜂能够通过舞蹈,向同行表达蜜源植物的方位、距离和大体范围。还有,几乎所有昆虫都能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子女产到合适的场所,使它们一孵化出来就能够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不致有裹腹之虞。  相似文献   
44.
蚂蟥又名水蛭,过去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祸害。它们生活在水田和池塘之中,饥饿时会很快地游向一个扰动源,所以一位下田操作的农民,步入水中不久,就会招来许多蚂蟥的光顾。由于它游动飘忽,叮咬时没有什么异样感觉,一般很难发现。等到完工上岸时,已被咬得血流如注了。再说它的身体十分柔韧,即使捉到也无法处死。所以农民每次下田都要携带一口放置盐粒的竹筒,不时注意双腿,一旦发  相似文献   
45.
海龟是一种硕大的海洋爬行动物,它们的卵子产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沙滩中,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后,幼海龟破壳而出.由于周围环境充满了风险,沙蟹、狐狸、浣熊等,都贪婪地注视着这份美餐,所以幼海龟要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越过黑暗的海滩,拚命爬向海边,冲进波涛.它们很熟练地确定出一条离开海岸游向开阔大海的路线,以后循着祖先走过的道路,环绕马尾藻海游历好几圈,并逐渐成长壮大.当性腺成熟后,成年海龟不辞辛劳,千里迢迢重返故里,在原籍一带的沙滩上,筑巢产卵,于是又进入新一轮生殖循环.  相似文献   
46.
据说早在古希腊时代,有人就提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由于蛋是鸡生的,鸡又是从蛋中孵化出来的,所以这个问题好像是一只怪圈,始终找不到头绪。几千年过去了,尽管至今仍然得不到正确答案,但问题却逐渐深化了。像有人就曾经提出过类似的问题: 先有种质还是先有体质? 先有胞核还是先有胞质? 从形式上看,这些问题好像各自不同,但明眼人可以发现,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演化方式,同样也只是怪圈而已。本世纪50年代时,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诺在莫斯科大学作学术报告时,曾向苏联生化学家奥巴林提出了一个问题:核酸和蛋白质到底  相似文献   
47.
历史上的争论在研究进化和遗传的历史上,没有一个问题会象获得性遗传那样吸引人的了。它经常把学者划归为二个对垒的阵营,喋喋不休地激发着争论。那么什么叫做获得性呢?这主要是指这样一类变异:生物在生活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发生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变异。它的特点是: ——是后天发生,不是先天的; ——是环境引起有一定方向的变异,经常具有适应意义。这类变异在自然界里广泛存在,实在没有什么疑问。现在值得讨论的是:它是否能够遗传。一般的人,由于日常知识,都很熟悉两类事实,就是生物的变异和遗传。例如一株植物或一头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成长为很不相同的体态。另外,孩子总有类似他们双亲的趋势。把这两类事实联系起来,很自然地使  相似文献   
48.
金鸡纳树属蒿草科植物,它的树皮中含有一种生物碱,俗称金鸡纳霜,是抗疟良药。在历史上它曾拯救了无数生灵,得到医家的推崇。尽管目前金鸡纳树主要出产在印度尼西亚,但是它的故乡却是在美洲的厄瓜多尔。根据传说,在厄瓜多尔南部山区洛哈省的马拉卡托斯地方,某位印第安人有一次患  相似文献   
49.
一个多世纪以来,“劳动创造了人”是众所周知的解释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基本观点。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指导下,已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应用多方面的证据提出,劳动在人类起源中,是起过一定选择作用的,但认为“劳动创造了人”就不符合客观事实。本期“自然选择创造了人类”一文介绍了与“劳动论”不同的“自然选择论”观点,并引用了许多与人类进化相关的证据资料,有助于读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生物学基本规律及其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0.
1 直立行走是人和猿之间的分水岭生物学家林奈在他的经典名著“自然体系”中 ,把人类的学名取为“智人”。顾名思义 ,“智人”也即是智慧之人的意思。根据这个定义 ,可以认为智力或者脑的优劣 ,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最主要的界限。当然 ,人类的特征还可以举出许多方面 ,像灵巧的双手、细致入微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及双足直立行走等等。在所有这些特征之中 ,是不是唯有智力优劣才是最值得骄傲之点呢 ?十分出乎意料 ,生物学家发现 ,在区分人和猿猴方面 ,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头” ,而是“足”。在这里 ,直立行走对于人类才是非常古老又极为根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