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194篇
科学研究   2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87篇
综合类   48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9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儒家教育思想重视以德化育,教育者以传道为主,注重因材施教,强调慎独、内省的价值自觉。教育者不仅承担着传道、解惑的重任,还要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应将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优良品质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32.
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来源于高深学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权力固有的扩张本性,学术监督渠道的缺失,学术民主制度的匮乏,是大学教师学术权力滥用的主要原因。学者良知是学术权力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学术民主是学术权力良性运行的必要保障,司法监督则是学术权力良性运行的最后手段。  相似文献   
33.
高职教师的课程理念直接影响着高职课程建设和教育质量.高职教师的课程理念主要体现为教师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高职院校应该允许多元的课程理念存在,唤醒教师的课程理念,多渠道地培养教师的课程理念,以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4.
预习作为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自主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应赋予新的内涵。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学习的心理、知识准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检验、促  相似文献   
35.
教材分析:.语文出版社A版第一册11课《电视塔》,这篇课文以儿歌的形式描述了电视塔的样子,介绍了电视塔的作用: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尤其是给孩子带来了快乐。  相似文献   
36.
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电脑和网络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正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在给人们提供大量有益东西的同时,也常常带来一定的负作用,尤其对尚未形成世界观的青少年的影响最为强烈。本人作为一名中小学校的计算机老师深感责任重大,特意对当地中小学生利用网络的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相似文献   
37.
《11-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8.
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重要性,论述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相似文献   
39.
七月,又一批大学生告别校园走向社会.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年轻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又一次重大抉择.有人选择了薪金优厚的外企、银行;有人留恋在沿海发达城市宁愿工作无着落、每天居无定所也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40.
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结构逐渐优化、教育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大批研究生的学成毕业为我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等各项事业输送了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去的培养模式所存在的弊端与不足随之暴露出来,从而对研究生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