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2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性教育只应该有一个“终极关怀”的目标:帮助所有的个体,尤其是下一代.都尽可能多地获得“性福”。性教育面对的是人.是青春。这些,我们牺牲不起.也没有权利去牺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性伴随着人的一生,但是眭的开始与结束却不仅仅是生理因.素决定的,它与人们所处的不同时代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称之为性的“社会寿命”。性的成熟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无论男女,只有到结婚成家之时才算是发育成熟了,因此儒家的理想中包括着“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相似文献   
13.
最近10年内的总体情况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格外注重性道德的国家,而且形成了强大的传统力量;但是21世纪以来,中国18~61岁的总人口的性道德观念却出现了相当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性学这个词在中国还不太通用,有时候为了让人明白,只好用“性科学”。可是通俗挡不住人傻。迟到1990年,有一份材料中提到“性科学研究”几个字,某位文教界高层人士看后问道:“这里印反了吧?应该是科学性才对。”  相似文献   
15.
自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讨论中学生的恋爱问题,而且发明了"早恋"这样一个其他民族很难翻译的词儿。人们很少发现它是自相矛盾的:如果真的是"早",那还能算作"恋"吗?例如5岁小孩的"过家家"能算吗?反之,如果真的是"恋",那又凭什么说它是"早"呢?老天爷、上帝和真  相似文献   
16.
潘绥铭 《成长》2005,(12):2-3
男客去买什么 —般人部会认为.男客去找小姐.是去买性。只不过有的是去买性机会.有的是买性技巧,有的仅仅是“尝鲜”等等。这些情况都存在.但是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7.
现如今,中国人已经逐渐知道,在社会性别方面,除了男人和女人,还有其他一些社会性别,例如跨性别、易性、易装等等。为此,笔者曾在调查问卷一开始询问对方的性别的时候,就增加了男人和女人之外的3个选项:跨性别或其他。结果,有22个18~61岁的成年人和3个14~17岁的少年确认自己属于男女之外的跨性别。  相似文献   
18.
潘绥铭 《成长》2005,(8):2-3
从道家的始祖老子开始,对于“虚”、“无”、“柔”等等“阴性”的事物就充满了崇拜,认为“阴,,实际上还匹比“实”、“有”、“刚”等等“阳性”的事物更加强大。直到今天,在中国人的日常语言中,仍然遗留着大量的成语,在表达着这种思想,例如“虚怀若谷”、“无中生有”、“以柔克刚”等等。  相似文献   
19.
潘绥铭 《成长》2005,(1):6-7
我是一名研究生,课题为青少年的性教育干预项目,我能感受到“使在校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降低,而不仅仅实现知识和态度的积极转变”是课题组几乎所有研究者和组织者的渴望,但又有些可望不可及的结果。在今年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会上,有专家提出:“你们搞了这么多的干预项目,大多只是改变了青少年的知识水平和有关态度,但是很少或没能转变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于2010年4月~9月完成了第三次"中国人的性"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中国境内18~61岁的、能识汉字的总人口,包括流动人口在内,有效样本为7202人。《百科知识》曾报道过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以往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如今,中国人的性行为和性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百科知识》从本期开始,将陆续刊登第三次调查的一些成果,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