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篇
  免费   3篇
教育   106篇
科学研究   33篇
体育   339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一着失大局     
第一谱1-50 白14打入,为白16、18的托断作准备。白22,强手。此着普通于23位吃一子。白26引征时,黑27更强的下法是于34位挺头。  相似文献   
102.
犹豫失机     
王元 《围棋天地》2008,(3):70-70
第一谱 1—100 白12时,黑方在此脱先是以速度为先的有趣的着想。 黑25求变。此着普通于34位拆二兼夹击。 黑33,舒服。但黑35难受。至此,局势均衡。 黑49、白50均为强手。  相似文献   
103.
2008年4月14日,天气晴和,笔者有幸参加了《围棋天地》编辑部组织的棋迷研讨会,聆听了王元八段关于本局的精彩解说。  相似文献   
104.
宽松不足     
王元 《围棋天地》2008,(7):64-64
白6至24,双方着法均有新意。 黑25、27执著。普通是于35位跳出。 黑29、33,硬。黑35也可于37位强扳。 黑57,较劲。  相似文献   
105.
沛公舞剑     
本期研讨会讲评的是陈沛先生的一盘网络对局,陈先生在IT行业的地位不必多说,而他的棋力也着实了得。其实,说起陈沛先生,也算是棋界的老朋友了,王元八段与他便相识已久。对于陈先生,王八段是称为“沛公”的。众所周知,历史上的沛公是一个心机缜密、老奸巨滑的角色,但是今天的沛公,至少在棋盘上却是刚直勇武,大有樊哙闯帐的气势。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舞剑又所为何来?  相似文献   
106.
方向路线     
王元 《围棋天地》2008,(16):57-57
第一谱 1—80右下角的小雪崩定式,导致了前途不明的战斗格局。在白30至白50的过程中,双方的着法均有不同的行棋方向选择。比如:白30可直接拆二;白38可39位镇;黑43可直接47位关;白46可47位镇。  相似文献   
107.
赵大元7段,是来自朝鲜的青年棋手。10月iO日,在首届智运会个人围棋公开赛的决赛中,赵7段击败了韩国棋手成泳雨7段,为朝鲜代表团勇夺一枚金牌!这是朝鲜围棋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智运会围棋赛场上的最大新闻。对此,人们颇感意外:毕竟,参加“公开赛”(“公开赛”即“业余赛”)的有咱们的世界业余冠军胡煜清7段、新秀王琛6段和范蕴若6段。  相似文献   
108.
全胜的冠军     
王元 《围棋天地》2001,(8):25-27
第23届世界业余锦标赛于6月14日在日本落幕。我国唯一的参赛棋手、全国晚报杯赛冠军获得者李岱春7段以八战全胜的优异成绩捧得了冠军杯。  相似文献   
109.
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熊庆来的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在畅武之指引下,开始了数沦的研究。他先为管理员、助教后再升为讲师。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由于他的成就卓越,  相似文献   
110.
王元  孙玫璐 《职教通讯》2019,(17):14-18
非遗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断代失传、工艺创新瓶颈等传承危机。职业教育作为传承非遗文化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在传承观念、传承主体、传承机制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传统学徒制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意蕴,如注重默会学习、充满人文关怀、学艺必精等。为此,梳理了传统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提出从师生关系、课程开发、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发掘其对于职业院校传承非遗文化独特的养分与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