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15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英美“喜剧”主要通过夸张的表现手法和肢体语言,巧妙的情节安排,诙谐幽默的台词等进行刻画,对故事进行展开,可见语言是喜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标记性理论入手,通过探讨标记性理论的产生及研究现状来挖掘喜剧《怎么又是你》、《纠结之旅》和《滴水之恩》中标记性礼貌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82.
在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快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碰撞下,为解决现行社会养老问题,健全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康养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研究以“新工科+新医科”建设理念为指导,基于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从以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搭建“政行校企”四方联动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三个方面设计医工融合型人才教育流动路径,不但在有效提高医工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医工融合型人才向不同阶层、不同岗位分流,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而且对社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串”,指导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层层递进开展思维活动,促使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本文简述高中数学“问题串”设计的重要性,以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深入探析“问题串”设计策略,以期学生能真正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从原则参数理论的视角分析英汉句法的差异,认为英汉句法差异只不过是参数的设置不同,找到这些参数就能很好地处理英汉互译及跨文化交际的难题,同时讨论了翻译策略之直译和意译在具体翻译中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8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细微的笔触描写了许多病态的、反常的文学现象,陀氏的创作动机及艺术表现特色与他的生命体验过程——身世、经历、生理特征、思想意识等息息相关。因身陷贫困的泥潭中,他的作品中便有了许多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的渲染;心理疾病的折磨促使他塑造了诸多病态心理型人物形象;曾经是罪犯的经历,则成为他表现赎罪心理的创作动机;出于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他在小说中塑造的许多圣子形象闪耀着基督的灵光。  相似文献   
86.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以细微的笔触描写了许多病态的、反常的文学现象,陀氏的创作动机及艺术表现特色与他的生命体验过程——身世、经历、生理特征、思想意识等息息相关.因身陷贫困的泥潭中,他的作品中便有了许多令人窒息的生存环境的渲染;心理疾病的折磨促使他塑造了诸多病态心理型人物形象;曾经是罪犯的经历,则成为他表现赎罪心理的创作动机;出于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他在小说中塑造的许多圣子形象闪耀着基督的灵光.  相似文献   
87.
文章概括了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总体特征,具体分析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社会化功能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8.
崔恩齐  王晓娜 《金秋科苑》2013,(20):121-122
城市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改造和更新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城市中的建筑不论是从形态还是功能方面来说,都很难适应来自现代社会各方面的需求。而在对城市建筑改造中新旧元素的互动与共生具有空间资源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的价值,同时也是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9.
从最小省力原则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0.
虽然B&L(Brown & Levinson)没有对“礼貌”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但众所周知,恰当的礼貌言行在日常生活中会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然而,在探讨礼貌问题时,必须要考虑语境(context)——即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对礼貌的影响。因为礼貌在语境的影响下存在着转变为非礼貌或普通话语的危险,即从无标记(Unmarkedness)到有标记(Markedness)过程。这里旨在讨论语用学视角下被标记礼貌性语言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