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比较体育在悄然兴起的20多年中,始终处于不停止的争论与寻找之中,就连比较体育的学科性质都受到怀疑。什么是比较体育,以及“比较体育”与“体育比较”的异同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有多种观点,尽管学术争鸣使比较体育得以发展,但当达到一定层次后却由于忽略了对理论核心和研究方法的哲学问题的讨论,而终使其陷入停滞。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课类型的划分,应体现一定时期的体育课程理念。传统的"技术教学论"基础上的体育课类型划分在新时期已经不具有实践意义。依据体育教学中技巧类、体能类、游戏类和休闲类的不同类型内容特点,可以把体育课划分为身体发展类、技能学习类、运动参与类和活动交往类等四种课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双双面临挑战,社会道德水平出现滑坡。对于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学界一直见仁见智。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社会转型及其伴生的信仰普遍迷失是当下中国公民道德失范的两大主要原因。我们将西方知识史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会看到,探寻有效利益制衡机制和加强德育是提升中国公民道德水平的两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