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1篇
科学研究   3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晋陕蒙接壤区工矿资源与工业发展方向及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陕蒙接壤区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全国劳动地域中担负着能源供应基地、铝工业基地和化工业基地的重要任务。本文就能、矿资源的开发,工业发展方向的选择,工业区的划分和区内工业的合理布局,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对尽快建成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促进区内经济迅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改善所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以山东、湖北、四川三省为例,探讨了地区自然资源优势的比较方法,着重分析了三省农业自然资源和能源、矿产资源的区际优势,并从组合状况、潜在价值及人均拥有量综合指数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  相似文献   
23.
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强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4):565-571
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是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的首要性工作。本文首次提出了石油战略储备运行过程模型,围绕储备石油获得可靠性、储备石油输入便捷性、储备石油储存优越性以及储备石油动用有效性四个方面对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完成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址指标体系的构建,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浙江宁波镇海、山东青岛黄岛、江苏淮安、重庆和甘肃兰州进行评价。随后将评价结果与现有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选择情况进行对照分析,验证了本指标体系较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可为后续石油战略储备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水利风景资源的开发会产生外部不经济性,政府试图通过对水利旅游项目的监管来规范水利风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在政府监管的背景下,对水利风景资源开发利益相关者的收益、损失、成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各利益相关者的净收益函数,确定监管有效空间和最优监管力度,根据均衡监管力度的在不同监管空间的动态变化,对各方博弈关系进行分类,并建立博弈模型,对现实存在的各方博弈进行分析,以期为水利风景资源规制提供理论依据.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水利旅游项目的均衡监管力度集与各相关方的利益博弈有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均衡监管力度决策集应趋向最优监管力度决策集;现实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下各方的利益博弈是水利旅游项目监管工作阻力重重的原因,政府很难单方面通过监管来解决水利旅游资源开发的外部性问题;加大惩罚力度、提高监管的重视程度、提高渎职惩罚力度可以降低旅游企业的违规可能性;有效的举报处理机制将会促进社会监督,降低政府监管成本.因此,调整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再分配是解决目前解决水利风景资源开发问题的关键,建议政府应从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相关方的利益出发,寻求责任和利益的整合,在水利风景资源开发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形成互动的规制机制.  相似文献   
25.
王礼茂 《资源科学》1994,16(2):41-46
本文在分析榆林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榆林地区化学工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该地区化学工业的布局和今后化学工业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6.
随着人类社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过渡,资源开发利用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空间上,从地表向地球深部和外层空间,从陆地向大陆架、深海和远洋发展:2、种类上,从天然食物、农业资源向工业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发展;3、从单一利用向多用途综合里利用发展;4、能源利用上,向环保和持续利用趋势发展,即从传统能源系向新能源和再生能源转变。资源开发利用对资源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其正效应是人类对资源系统认识的深化,资源内含和外延的扩大,自然资源利用数量增长速率的下降,由此而引起的环境负面效益减小;其负效应主要是资源开发深度、广度加大所造成的对生态及人类自身的影响。为了使资源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演化,需要强化宏观调控:一是世界各国都应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二是发展知识经济,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知识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7.
中国短缺资源跨国开发的风险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我国的短缺资源之一。到境外投资勘探开发石油,是我国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工业的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必然遇到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在内的多种风险。本文首先对风险进行界定和分类。接着在对石油工业跨国开发的多种风险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进行了评估,提出我国石油工业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不同组合下的跨国开发6种模式: (1)与东道国的石油公司联合; (2)与有经验的国际石油公司联合;(3)服务合同; (4)合资经营; (5)购买储量; (6)获得勘探开发的股份转让。最后提出了管理政治和经济风险的对策和措施。对政治风险,主要是在投资前制定详细的计划,在投资后,通过营业政策的调整进行规避;对经济风险,主要通过及时了解东道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以及通过期货市场规避石油价格变动的风险和通过货币保值规避汇率风险。  相似文献   
28.
顾梦琛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16,38(2):255-264
中国石油终端利用的CO2排放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本文讨论了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科学的计算方法,利用2011年中国30个省区实证数据,计算得到中国分省区石油终端利用CO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然后借助空间分析模型Moran’s I研究发现,中国石油终端利用的CO2排放强度呈现普遍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以空间相关性为主、局部的空间不连续性和突变性为辅。东北、西北地区是主要的高排放强度区;西部地区排放强度整体较高,中东部地区的排放强度较低。华东、华中地区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和江西均为低排放强度的集聚区域,周边省份的碳排放也较低;东北地区的吉林省处于CO2排放强度的“洼地”,可能会对周边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高碳排放强度省区起到示范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石油赋存与加工能力和产业结构与上述的区域差异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63和0.64。开展地区减排,也应结合上述特征,分片区制定具体而异的减排目标和政策,统筹协调推进用能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9.
世界主要大国的资源安全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2,24(3):59-64
石油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和“政治”商品 ,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第一次石油危机对西方国家经济打击巨大 ,使得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证资源 (特别是石油 )的安全供应。该文在分析主要大国资源安全战略的基础上 ,总结了发达国家保障资源安全供应的几个共同措施 ,这就是 :①建立战略性资源储备体系 ;②建立区域性合作组织 ,共同抗击资源供应中的风险 ;③增加资源进口渠道 ,避免对某一地区资源的过分依赖 ;④调整经济结构 ,减少资源消费 ;⑤用市场机制化解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30.
王礼茂 《资源科学》1990,12(3):39-45
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在大地构造上属于扬子准地台范围,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截止1985年,探明储量的矿种达64种。贵州已评价的矿产资源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10000亿元,1985年地矿部计划司对贵州26种主要矿产保有储量进行测算,其潜在经济价值为6759.8亿元,资源潜在经济价值密度为383.6万元/km~2。在26种主要矿产中以煤炭的潜在价值最大,为6043.26亿元,占总潜在价值的89.4%;其次为磷矿,其潜在价值为446.15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