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人员就业的主渠道,但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以往出台的各项中小企业政策更多面对的是一些比较成规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能够享受的优惠政策较少。本文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健全我国微型企业的专项扶持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训练是感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因此,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感能力,不仅要在阅读中加强训练,在作文教学中也要加强语感的训练。”下面谈一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加强语感训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企校共同培养数控维修人才创新模式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提高数控维修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让企业真正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企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企校双方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双赢的数控机床维修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并以此设置新的课程目标,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但是调查发现,目前中学生普遍对健康的概念缺乏全面认识,还片面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呈现出对体育和健康教育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状况。同时,繁重的学业负担和巨大的升学压力、电视、计算机游戏、网络情结、饮食习惯、运动条件限制、生活环境变化等,使得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佳,心理脆弱、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创新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创新能力的含义。通过分析与比较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发现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扎实、丰富,而动手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同时,提出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措施,如更新观念、改善环境、改进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应着重于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使他们树立团队精神,掌握专业知识,明确创业目标,依靠政策支持,增强创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找准方向,实现创业理想。  相似文献   
17.
现行教材是河北人民出版社,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的,这套教材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材体系。配合计算机和网络的有关软件学习,以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为中心来培养信息能力,以主题项目任务的实践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18.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以达到积极收集社会反馈信息不断修订并完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从而对教学质量进行科学地评价 由于监控的主体分别是教师和学生只有得到两者的理解和配合 因此必须本着奖惩严明的原则 同时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对被控对象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职专业教学设计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与企业需求脱节、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动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将企业的培训理念引入到的高职教育教学方法设计中,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高职院校在社会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一、现在历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可见,“课改”方案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考试成绩;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是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一般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重在全员参与、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那些能考上重点高中或竞赛得奖的少数“尖子生”或只有一技之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