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任何一门学科的独立性,首先取决于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或者说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这是本文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并用四个范畴概括了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旨在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进而更好地揭示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52.
王鹤 《视听》2018,(11):64-65
本文从电影叙事语境出发,以抗战胜利后到"十七年"这一阶段的抗日电影为论述重点,通过对比的方式阐述抗日电影在这一时期叙事主题的变迁,包括文化社会语境对叙事主题的影响、该阶段抗日电影叙事主题变迁的具体体现,最后提出该阶段抗日电影主题的变迁对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下抗日电影叙事所产生的启示,即以叙事语境为依托才能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挖掘出抗日题材电影叙事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3.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迅速兴起并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资金短缺问题日渐突出,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民办高等教育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多元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54.
为化解混合式教学形式新、要素多,教学活动组织复杂,学生不好理解的问题,以课程思政为导向,在大量实践反馈基础上建构“全时多域五三三”教学方式。“全时”是指借助视频与在线平台,利用碎片化时间“全时”学习。“多域”是打破传统教室物理局限,在虚拟空间安排多个平行教室以个性化培养。“五三三”指教学思想“三念三要三则”、教学资源“三建三用三研”、课堂教学内容“三察三讲三评”、教学评价“三立三一三化”和助学机制“三导三助三结”。该方法成功实现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教学的科学化、信息化、系统化,经数千学生(线下)数万学生(线上)实践取得多项奖励并已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5.
尤金·奥尼尔被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复杂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现实基础。本文选取奥尼尔两部代表作《天边外》和《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试对其中出现的两对兄弟之间的矛盾和情谊进行分析,探讨奥尼尔对家庭以及对人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6.
57.
文章分析了目前高校动画专业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分享了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对“专业+基地+项目+实训”等动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58.
城市空气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城市空气污染物超过大气质量标准或临界负荷时,将对城市的气候与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形成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这不但会对工农业生产与交通运输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容忽视的严重影响。因此,研究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基于几何美感的构成型公共艺术作品形式逻辑明确,普及度高,是设计院校相关专业开展公共艺术设计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本文在教学实践反馈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设计院校中开展相关课程的现实需求与理论基础,并总结了如何依托立体构成知识体系开展构成型公共艺术教学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0.
自主学习在课程论领域、教学论领域及学习论领域都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目标和方法,同时也是实现学习者终身教育的必要过程.作为系统科学方法论的一种,耗散结构理论研究的是系统演化和生成的理论,对教育现象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文章在耗散结构理论的基础上,阐释自主学习的内涵,并深入分析自主学习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由此提出,以开放性作为前提条件,以远离平衡态作为有序之源,以非线性作为内在机制,以涨落作为关键点,是自主学习系统实现耗散结构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