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法制观念是指人们重视、遵守和自觉执行法律的思想意识,以及对法律制度的看法和态度.我国长期以来,由于“人治”高于法治,即所谓“为政在人”,“其人存政举,其人亡而政息”.在人治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开展思想法律工作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扼要,在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要广泛形成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必须抓好思想法律工作。重点要教育广大党员守法和严格执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样样要突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的思想法律教育,提高公职人员“为政在法”的法律意识。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法律教育,保证依法治国的主体的连续性、继承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2007年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经济总量和制造业增加值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但从产出、效率、市场、制度、创新等全方位衡量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却为我们展示了另一番不尽人意的景象。本文应用综合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通过与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硬实力具有较高的水平,优势体现在低成本和大市场,但也面临挑战;软实力则与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有待全面提升和改善。此项国际比较有助于全面理解我国制造业所处国际竞争地位,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城市与区域关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反映城市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省区在1982、1990和2000年城市化综合水平差异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规模是反映和影响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但体现城市化水平的因子却发生了较大变化.上世纪80年代以城市中心性因素为主导,上世纪90年代以区域发展为主导,当前以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世界城市化发展新特点及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同时受到两股势力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化的力量席卷全球,跨国公司、区域联盟组织等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格局,极大地影响了相关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和未来走向;另一方面,国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单元,其自身的发展政策、资源条件和本地经济等内生因素同样深刻影响着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在这两股力量的相互交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