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研究了基于B/S模式的高校学生管理系统,分析了系统功能模块的特点以及实现的关键技术。本系统可用于各高校的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管理工作者的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2.
语言的"言意之辩"是语言的两极现象,即科学语言和情感语言的矛盾体现,它与人类社会实践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两种语言各司其职又互相补充.科学的语言强调语言的共同性、稳定性;情感的语言强调语言的个体性、动态性.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在机制看,正确认识和把握情感语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田文强 《台州学院学报》2005,27(4):14-18,13
符号的诗意在于其表现性,语言的表现性是文学诗意所在。表现性语言关注的是语言的形式自身,它的情感性、体验性,消解了再现性语言的客观性、真实性,并调动读者参与对语言符号想象与创造的热情。文学语言的审美价值具体体现在情感形式化,语义建构性,符号意味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4.
晚清小说理论从文化学到文体学乃至美学的角度着眼,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戏剧的本体属性的异同进行了辨析与界别,突破了传统文论中的“小说”观,使“小说”概念的理论指涉范围越来越逼近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其内涵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25.
审美视觉化——手机短信的语言特色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传递现代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体现了现代社会审美视觉化的审美特征。它主要反映在语言符号上,具体表现为语符可感性、情感对象化、形式变异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6.
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引导着人类进入了文明,同时它也给人类留下了种种思索和疑问。其中之一便是语言的言意关系之间的矛盾。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没有语言的帮助,你几乎什么都记不住,而要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感觉到的东西,语言几乎永远不够使。”语言的言意之间这种矛盾的客观存在,正好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多种方式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人类自身的理性与情感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