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9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是安定社会秩序、加速民族复兴的指导思想,它的六个主要特征都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密切相关,要深入理解这个理论,就必须理清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石冬梅 《保定师专学报》2007,20(3):64-65,81
唐代规定的死刑执行时间是未时,不是"黄昏时分",其法律规定与实际案例都证实了这一点。之所以这样规定,是由古代的刑罚理论决定的,只有在白昼公开行刑,才能达到"与众弃之"的刑罚目的。宋元时期基本沿袭了唐代的规定。明朝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以后,死刑执行时间定在午时后,"近代戏文"中常说的"午时三刻"行刑,有现实根据,并非艺人一时兴之所至的凭空想像。  相似文献   
23.
根据“元来”一词的使用情况,判定《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初,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明初除了官刻本多讳“元来”为“原来”以外,其他刻本仍有很多使用“元来”,由刻本中是否出现“原来”一词,大致可以推断该书是否为明代以前的刻本,而无法推断该书是刻印于明初还是明中后期,更无法推断其成书的年代.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原著使用的应当是“元来”,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之所以将“元来”全改成“原来”,主要是因为它是官刻本,认为有避讳之必要.  相似文献   
24.
吃过晚饭,我准备为孩子赶织毛衣,可毛线还没绕好,孩子的爸爸又在洗碗,我不觉自言自语地说起来:“只好我自己绕了。”这时,正在我旁边捏橡皮泥的孩子听了我的话,便好奇地问我:“妈妈,你绕毛线干什么呀?”我说:“给你织毛衣呀。”他忙说:“妈妈,你一个人不好绕,我来给你帮忙吧!”我不信地说:“你哪行?会把毛线弄乱弄脏的。别耽误我时间了。”“你总说我不行,不行,我不是已经学会了扫地、洗  相似文献   
25.
石冬梅 《教学随笔》2013,(18):89+169
修改是使文章渐趋精美,写作能力日渐提高的有效途径。离开了修改,作文犹如未经雕琢的玉石,终究难成佳品。离开了修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减轻语文教师工作量。  相似文献   
26.
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法律逐渐完善的时期,强盗罪作为一个重要的罪名,历朝的规定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本文爬梳史料,对汉唐时期强盗罪的演变略予讨论.  相似文献   
27.
大统十二年(546)西魏改革了尚书省制度,将原来的六尚书三十六曹制改成了六 尚书十二部制,尚书六部最后确定为吏、民、礼、兵、刑、工,郎曹十二部是:吏、民、礼、兵、刑、工、计、蕃、虞、膳、驾、宾.这次改革不仅确立了隋唐以至明清六部的名称,而且还开启了北朝后期精 简机构、归并尚书省郎曹的先声.其弊端是对尚书郎曹精简过甚,不便于政务的运行,这一点在 随后实行的六官制度中得到了纠正,六官制度在六卿的体制下设立了大约二十二个相当于尚书 省郎曹的机构,奠定了隋朝尚书省二十四司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三国演义》笈邮斋本即乔山堂本(刘龙田本)的重印本对繁本进行了大量删节,刊刻也比较粗糙,文字存在很多错误,是建阳简本系统中一个比较差的本子。不过,它与其他建阳系统本子一样,有些地方能纠正嘉靖本的错误;个别地方还有嘉靖本以及其他建阳本皆误,唯独笈邮斋本正确的情况。笈邮斋本与同属建阳简本的黄正甫本相比,黄正甫本对原文的修改较大,笈邮斋本保留原著的文字更多一点。  相似文献   
29.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很多教师耳熟能详的话语,也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而学习语文不等同于学一门手艺,它需要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感悟,才能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自悟自得"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如何指导?有两个教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教例一】人教实验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第三自然段的学习1.学生默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写爬山虎"脚"的句子。(教师在黑板上用  相似文献   
30.
与《三国演义》嘉靖本的小字注相比,建阳繁本小字注的特点是:第一,数量较少。第二,建阳繁本有些小字注混入了正文,而嘉靖本则将所据抄本中的很多正文降为了小字注。第三,建阳繁本的音义注极少,而嘉靖本较多;建阳繁本有些小字注错误较多,而嘉靖本的小字注错误较少。就建阳繁本与嘉靖本相同的小字注来说,看不出它们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原稿就有的迹象,罗贯中原稿中没有小字注。小字注不能作为判断《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