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98篇
科学研究   3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沈白浪 《考试周刊》2009,(49):180-180
本文作者通过总结分析某院校实施英语及计算机课程目标教学考核以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了其它课程实施目标教学考核管理的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92.
面对信息技术给人们的学习方式、交往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变革,面对知识经济对创新能力的呼唤,面对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变革,今天的教师该怎样当?我们的答案是:必须做研究者。 专家学者运用科学方法,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探索未知,获得有价值的发现,是研究;教  相似文献   
93.
严浪 《情报探索》2014,(3):21-23,14
从学科博客概念入手,阐述学科博客服务评价的意义,分析影响学科博客服务质量的4个因素:学科信息建设、学科信息利用、学科信息交互和学科信息服务,并构建学科博客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求得各指标权重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4.
石浪 《今日科苑》2011,(12):82-83
神秘的"石浪"位于犹他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神秘"石浪"是由1.9亿年前的沙丘演变而成。在不到200平方米的山间缝隙中,血红的砂岩如海浪翻腾,刚和柔的奇妙结合令人叹为观止。顺着砂岩的纹路触摸着精致的波浪痕迹,仿佛还可以感受到亿万年前沙暴的精心设计和雕刻。  相似文献   
95.
知识生产的专门化,产生了一批以“学术为业”的专业理论工作者,他们通过澄清学科边界、组建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严格评审程序、规范研究行为、推动语体变革等等措施,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学科规训制度”。按照一般的说法,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问世算起,教学论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但直到今天,它的许多概念、判断、命题等仍不符合“理念的守门人”所认定的那套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96.
97.
98.
多年来,由于我们片面地理解自我,把自我同自私等同起来,以至把人性、人道主义、人的自我实现视为无形的禁区。到今天,我们也还是更多地强调教育为政治、经济建设服务,而较少研究教育适应人本身的需求,促进人自身价值的实现。忽视了自我,忽视了个性,这不仅是个人的不幸,也是民族的不幸,因为一个由千百万有个性、有差别的人所组成的民族共同体,要比唯唯诺诺缺乏个性  相似文献   
99.
1 副县长现场解难 扶绥县主管教育的副县长黄文章同志在一次深入扶绥中学时,看到学生在危房上实验课的情况后,当场拍板,拨款给扶绥中学改造危房,同时着手进行新实验楼建设。如今,该  相似文献   
100.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七律代表作《书愤》中的名句。它用劲健的笔调描画了两幅威武雄壮而又各具特色的战场图。前一幅的背景是秀丽的大江北岸,在大雪纷飞的冬夜,诗人乘战舰渡江挥兵北伐。后一幅景象是:秋高马肥,在壮阔的西北高原大散关前,诗人跨战马驰骋,向金兵营垒冲杀。这两幅画图相互映照,更显得色彩鲜明突出,给人深刻的印象。这两幅画既能勾起人们对在两处战胜金兵的战事的回忆,又使人们联想起诗人在两处的军营生活。生动地表现出了陆游早年那如山的豪气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壮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