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科学研究   11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经历了十几年的探索,我园田野课程的精神内涵和框架结构已初步形成,它的产生得益于学前教育进一步开放、科学研究之风日涨的良好环境;得益于学前教育理论和课程理论的日益发展;得益于教师们的求知与进取。因此,田野课程是先进教育经验、教育思想与我园文化基础、教育特色的有机结合,更是广大教师10多年来在教育实践中辛勤耕耘,不断学习、吸收、探索,倾注了无比热情和大量心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一、课程背景我园田野课程建构的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们率先在南京市幼儿园中开展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实践活动,以陶…  相似文献   
12.
秦红 《现代教学》2007,(11):40-41
纵观社会、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存在以下倾向:对学生身体健康关心较多,心理健康关心较少;对学生学业和智力的发展关注较多,非智力因素关注较少;思想重视较多,教育能力和师资缺乏等问题。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我国学生承受着越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生活的乐园,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师生课堂生活的一部分。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虽然在促进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我们发现原来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已不能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符合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试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办高校 ,随着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壮大 ,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一支新的生力军。民办高校的出现和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新发展。由于民办高校在投资主体、校产所有、管理体制等方面呈现多样化 ,且又直接面对并建立在市场机制之上 ,这与我们所熟悉的公办高校在体制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民办高校如何加强党组织建设 ,发挥党组织在高校中的政治领导和监督保证作用 ,现实给我们提出了全新的课题。经过这几年的实践 ,比较正规的民办高校对党组织的作用都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大多已建立了党组织。民办高校党建…  相似文献   
15.
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规则”是社会构成的一个基本要素,民主、安全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公众的规则意识。规则意识必须从小培养。本教学案例力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规则是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学习制定规则中认识规则的重要性,激发遵守规则的内心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秦红 《现代家教》2003,(10):31-31
小学的美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其目的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一、精心钻研教材。挖掘美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教学大纲精神,潜心细致地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的美,为上课做充分准备。如:讲《美丽的蝴蝶》一课时,我在课  相似文献   
17.
文后参考文献是论著重要的内容信息和外表特征,本文通过分析DC、MARC等常见元数据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方式,比较DC与MARC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优劣势,从而实现更合理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依存于读者"的办馆理念,指出服务创新体现在内容、方式、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立足于个性化服务的开放服务管理模式设想,对办馆理念开放、管理模式开放、读者参与开放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重智育”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德育视野中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建构未能引起教育界足够的重视。通过以南洋模范中学为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发现,应试压力、学校集体活动设计的趣味性和年级针对性是制约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主要因素,而轻松、简约、开放、能够激发动机、满足爱与归属需要和能调剂学习生活的活动则将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相应地,这一现状的改善需要通过学校、学生和社会等多方努力:学校须改善现有的僵化不移的活动设计,并以适当的形式提高学生对集体活动的认可度,此外,以“智育”为中心的社会评价体系也有待进一步修正、完善。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中,表示“再见”的道别语有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常见的正式道别语G ood-bye!再见!I'd like to say goodbye to you.我得向你道别了。2.常用非正式场合的道别语。See you。再见!See you later。再见!See you soon。再见!See you again。再见!See you tom orrow。明天见!Bye。再见!Bye-bye。再见!(儿语)So long。再见!3.只用于晚上的道别语。G ood night。晚安!4.常见的见面时的问候同时也可用于分手时的道别语。G ood m orning。早上好!上午好!G ood afternoon。下午好!G ood evening。晚上好!G ood day。你好!不同的“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