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科学研究   3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新加坡的数学教育因其在第三次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调查 (TIMSS,1996)中位居第一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2 0 0 0年 5月 ,在新加坡参加第 2届东亚数学教育会议 (EARCOME 2 )期间 ,我们购得由其教育部审定 ,2 0 0 2年起使用的新加坡新数学教材一套 (N ewMathematics Counts,编著者 Tay Choon H ong、Mark Riddington、 Martin Grier) ,读后感觉有许多特点 ,本文对其中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信息技术的运用 ,作一评介 .1 教材背景当今社会是一个以电脑化、数字化、网络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数学 …  相似文献   
32.
茶馆     
在四川、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北京以及上海等地,茶馆越来越受到追捧。据业内人士透露,经营好的茶馆是不可多得的“蓝筹股”,给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同时提升了个人文化素质和本地的文化水准。茶馆的经营涉及到地方的整体文化氛围,需要融入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需要因地制宜地经营。开店分析茶馆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茶馆的客户群,也规定着茶馆的店面装修风格。根据定位的客户群选址,这一点很重要。尽量选在较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房屋拆迁,地段改建等意外的发生。在选址之前要作好市场调查,消费群体规定着经营的品位。在设备购买方…  相似文献   
33.
童莉 《教育导刊》2008,(7):34-36
新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要求教科书的功能从控制转向对话,促使学生与知识的精神相遇,因此在教科书的设计中应注重知识为谁存在和以什么方式存在的策略。学生与教科书对话的实质是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决定了知识不仅应以“自为”形式存在,更应以“他为”和“人为”形式存在:不仅是实体性存在,更应该是关注关联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的关系性存在。  相似文献   
34.
在课程与教学中运用好跨学科思维是强化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不仅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数学现代发展的时代特点.通过数学学科的跨界、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所以在当前数学课程设计上要更加注重学科的跨界、交融.运用跨学科思维于教学,需要:更新学科观念,增强学科交叉融通意识;加强知识之间的融通和联系,让数学在学科交融中"活"起来;探索有效展开跨学科教学的教学方式;注意体现数学本质,切忌简单、生造;提升跨学科思维下的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5.
36.
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学课程目标呈现出若干新变化:从数学"双基"发展到数学"四基";从问题解决中的"两能"到"四能";要求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培养;进一步丰富了表述课程目标的关键词。教师应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变化,更好地指导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37.
陈浩  童莉 《新闻世界》2013,(6):253-255
在“全民记者”的时代大背景下,受众的媒介素养越来越受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以南宁市中学生为例,通过运用调查问卷法和座谈讨论法,试图探寻和调查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也借此探讨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路径,以期引导青少年受众树立理性向上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38.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数学核心素养的研制是广大数学教育研究者们肩负的重任.澳大利亚数学课程中的七大通用能力包括:读写能力、运算能力、信息通信技术能力、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个人与社会能力、道德理解、跨文化理解等7个方面,其价值取向与中国新近颁布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类似.作为澳大利亚数学课程的一大亮点,它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有诸多特色,对中国数学核心素养的研制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9.
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学风、校风,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本文通过对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在广泛调查基础上,提出了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的一些基本构想:要遏制考试作弊,必须进行诚信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重视宣传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考试观;重视德育工作,净化高校内部环境;转变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弹性制;要不断改进考试形式,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且要加强监考的力度。  相似文献   
40.
童莉 《新闻世界》2013,(11):25-26
在当前媒体激烈竞争的格局中,新闻报道要发挥作用,应努力改进传播方法,转变文风,提升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