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敬语法是韩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结构复杂且表现形式很丰富,如何正确使用敬语是韩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韩语敬语法的研究,进一步解释敬语法定义、分类、表现形式以及所受的制约,从而让学习者正确使用敬语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22.
翟红 《知识文库》2023,(15):1-4
<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蕴含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规范。然而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关注程度不是很高,他们更推崇现代所谓的流行文化,舍弃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华,这很值得我们深思。本文将重点论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文化价值,分析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文化传承在社会、学校和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不同的传承路径,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筑造根基。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在漫漫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和  相似文献   
23.
差生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差生转化对班集体乃至学校全体学生整体水平提高具有现实意义。“浪子回头金不换”,差生转变后,不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而且能多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差生的一些心理特点,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没时恰当地疏导常可获得事半功倍之效。现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学差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逆反心理、对抗心理、自暴自弃心理、恐惧心理和早恋心理等。其表现和成因分述如下:l、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多存在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之中…  相似文献   
24.
课题组针对电力拖动的课程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将具有在线互动功能的混合式智慧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雨课堂在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阶段的充分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通过大数据统计,使得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25.
张升平  翟红 《兰台世界》2007,(5X):19-20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应该在全校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分步实施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系统的建设,在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各种问题,提前准备,早做思考,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6.
27.
把校史馆建设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红 《北京档案》2010,(3):32-33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一)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教书育人贯穿大学发展的始终。高校固有特性是治学,治学首先服务于育人,育人必须立足于治学。在大学阶段,带给学生的首先是现代文明的  相似文献   
28.
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之下,生物是初中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科目,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的基础,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都应对其高度重视.探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它是新课改后新推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对初中生物教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在结合现阶段我国初中生物教学的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索,期待能够为我国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9.
让学引思作为新课改下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也是当前各个阶段、各科教学中争先运用的全新教学方案,本质上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其拥有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深入思考与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让学引思教学理念的引入,从而激活数学课堂,优化数学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0.
互动与提升:当代文学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教材学习与科学研究,学科课程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等有目的的活动中,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从重视单子式的主体到重视主体间,从充分发挥主体性到注重主体间性的实现,无疑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