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6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6篇
信息传播   15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图书馆学的三个研究范畴:图书馆哲学思考之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2.
公共图书馆:请放弃有偿服务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蒋永福 《图书馆》2005,(1):28-30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体现公共性与公正性。有偿服务有悖于公共性与公正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放弃有偿服务。  相似文献   
83.
对当前图书馆学话语的批判与解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永福 《图书馆》2006,(4):37-40,80
文章对当前的三种图书馆学话语特征进行了批判。这三种话语特征分别是:自由理念缺失、制度研究落后、”抽象图书馆学”受到非理性指责。  相似文献   
84.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与图书馆合理利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私权与公权背离的特性出发,指出信息网络传播权必须受到限制,并指出这种限制应遵循公共利益优先、代际伦理和法定许可三大原则。认为公益性的数字图书馆是基于维护公共利益的网络传播行为因而具有正当性,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过度保护,必然损害公共利益。根据利益平衡原则,提出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应该尊重数字图书馆的合理使用权利的观点。  相似文献   
85.
论信息公平(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信息公平是人们面对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分配过程所产生的价值期望。数字鸿沟是当代信息不公平的集中表现。实现信息公平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信息自由原则、信息平等原则和信息共享原则。保障信息公平必须同时寻求三方面途径:主体能力保障途径、制度保障途径和伦理保障途径。  相似文献   
86.
1缘起2004年和2005年,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是值得“圈点”的两个年份。值得“圈点”的原由之一就是“图书馆权利”成为了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中国图书馆界权利意识普遍觉醒的转折点。2004年苏州年会上,程焕文先生“制造”了汉语“图书馆权利”一词;2005年1月,“图书馆权利”成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哈尔滨峰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同年7月又成为桂林年会分会场的主题;2005年5月,程焕文先生的“图书馆权利研究”被批准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权利研究的轰然兴起,自然成为国内各专业刊物竞相捕捉的话题资源。于是,《图书馆…  相似文献   
87.
文化权利:中国图书馆行业的核心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权利就是人们通过文化活动获得利益的权利,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必要措施,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之一。公共图书馆以尊重和维护公民的文化权利为基本宗旨。文化权利可以成为中国语境下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88.
论图书馆治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治理与统治、管理不同,是指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商合作,共同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图书馆治理,就是利益相关者在互利合作前提下共同提供图书馆服务的过程。一个管理主体所辖的所有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就是一个图书馆治理单元。科学设置建设主体是优化图书馆治理结构的关键。个人、协会、机构、地方政府是图书馆建设主体的主要类型。图书馆治理的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和图书馆权利。图书馆治理需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主体多元、民主决策等原则。  相似文献   
89.
中华民族是热爱学习和读书的民族。中国的先贤们留下有极其丰富的读书文化遗产。读书须先立志、读书须先正心,就是中国先贤们总结并提倡的正确的读书心态。中国的先贤们提倡读书人确立高尚、大公、长远的读书志向,深谙“志不强者,智不达”的道理。中国的先贤们提倡读书人确立正心诚意的读书心态,要求读书人做到心公、心虚、心定。中国先贤们提倡的读书心态,对当今的读书人仍然具有历久弥新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
不再追问本质:图书馆学理论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等学说,其实都是人们主观建构的产物,并不具有客观性。追问图书馆本质的努力,其实是制造图书馆学的“元叙事”。 放弃对“元叙事”的制造,不再追问虚幻的图书馆“本质”,摆脱对逻辑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盲信,摈弃理性主义一元论的束缚,尊重价值观之间的客观差异性,从而走向多元价值观之间的民主对话和博弈选择,这是图书馆学理论应然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