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473篇
科学研究   20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762.
763.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十四五"规划中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部署,是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规划,关系着我国能否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在该领域进行初步的理论探索,首先对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概念界定与内涵阐释,进而描述关键核心技术的主要特征,最后以产学研为攻关主体,从"突破路径"和"助力渠道"两个维度探析出关键核心技术的7个主要突破因素:技术打压认知与需求导向、国际科技合作与开放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期充足研发资金投入、领军人才及其团队、技术链与产业链以及政府政策与体制机制等。结论可为后续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64.
数字创新是典型的专利密集型创新,近年来,该领域的策略性专利行为日益凸现,对数字创新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数字创新的策略性专利行为。针对时间序列数据的分析表明,同族专利导致了该领域专利数量激增;同时,专利诉讼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在此基础上的研究表明,数字创新领域的同族专利与专利诉讼不是孤立的,二者存在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即同族专利的增长引发专利诉讼的涌现,而专利诉讼的涌现刺激布局更多的同族专利。因此,有必要提高同族专利审查授权标准,以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遏制策略性专利行为泛滥对数字创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65.
云计算是国家“新基建”战略的重要支点。云计算产业空间组织机理存在自上而下政府引导和自下而上企业自组织的双重特性,政府提升产业集聚的地区政策和云计算虚拟化、网络化技术属性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是引发本文探索的起点。利用2010-2016年上海市1637家云计算企业数据,描绘城市内部云计算产业空间特性,并分析不同集聚模式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上海云计算产业呈现中心集聚、多点联动的空间格局,随着产业链向后端延伸,企业的空间分布越向中心城区集聚。(2)云计算产业仍然具有地理性,产业链内部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创新的影响呈现梯度变化特征。政府应审视产业链内部不同集聚模式的创新效应差异性,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创新资源在空间上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766.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长期困扰着科技与创新领域,新修订的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国版“拜杜法案”)下放收益处置权,以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大学对此如何响应关系到政策的激励效果。通过政策文献计量与访谈调研的质性方法,基于113份中国研究型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办法,分析了大学针对中国版“拜杜法案”的政策响应特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大学出台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在内部利益主体分配方案上呈现异质性特征,相比于以“985“、“211”工程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中国的地方性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回应更“积极”,科技成果转化意愿更高。进一步,基于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理论及大学自组织性理论,尝试提出了中国大学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表现的解释框架,一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及组织体系给予的“压力性”回应,二是基于大学的使命定位、自身特征产生的内生性动力,两者合力导致了大学的政策响应特征。激励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的内在自主性,并关注地方性大学在技术扩散与应用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7.
数字创新能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但现有文献对其内涵并未有明确阐解。本文在界定数字创新能力的概念特征基础上,剖析了其两层五维度的结构,认为数字创新能力是由数字连接能力、数据聚合能力、智能分析能力等一阶维度和数字敏捷能力和重组创新能力等二阶维度组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搭建了数字创新能力的理论框架,从环境层面、生态系统层面和组织层面阐述数字创新能力的前因,并简要分析其对竞争优势的支撑作用。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768.
769.
随着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不断地交叠发展,推动了生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大数据正在深刻影响着生物医学,俨然已成为增速较快的大数据类型之一,并助推“精准医学”的普及和应用。但是,生物信息数据固然无法脱离生物样本库这一基础性设施而独立存在。并且存储人体基因信息的生物样本库却极具特殊性,源于人体基因信息揭示出了一个人最为敏感、最深层次的个人信息,与个人的生命特征息息相关。因而如果不能对人体基因信息进行周严的保护,必然会引发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撼动。所以,须从个体、群体、国家三重视角审视当下人体基因信息的不合理披露所带来的风险与危害,并对此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案,以实现生物样本库的良性运转,增进我国民众的福祉。  相似文献   
770.
社会创新是解决贫困、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社会创新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但其成果转化和实践机制更为复杂,需知识生产者和知识使用者的交流与合作生产。知识动员能打通知识主体间的“藩篱”,有效对接知识生产者和知识使用者,改变知识主体间“各自为政”的局面,提升社会创新水平。现有关于知识动员和社会创新的文献呈碎片化,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以2007年-2020年间的224篇文献为样本,系统梳理了知识动员的概念框架、运行机制、演进范式,并基于四螺旋理论,探讨了知识动员与社会创新的关系,构建了社会创新视阈下知识动员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弥合社会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鸿沟、有效推动社会创新研究成果转化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动员不同于传统的知识单向转移和线性传播,而是知识生产者和使用者的双向互动与知识的共享。知识动员具有复杂性、回应性、情境性、系统性等特点,是由知识生产者、知识使用者、知识中介以及所在情境等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知识动员包含了生产者拉动、使用者推动、知识交流和知识合作生产四种模式,经历了从线性模型到循环迭代模型的演化发展历程,其运行机制是一个包括研究、传播、利用和影响等阶段在内的循环迭代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公众被纳入社会创新系统,形成了包括政府、大学、企业、公众在内的创新生态系统,不同知识主体不断交流互动,推动知识共同生产,实现价值增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