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30篇
科学研究   73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献资源共享条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涛 《图书馆》1995,(6):4-7
资源共享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目标,一种结果,其最终落脚点是共同“享用”文献情报资源,然而一切享受均以具备一定条件为前提,以此为出发点,文章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所必须具备的六大条件。  相似文献   
22.
中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的动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广为  赵涛 《资源科学》2012,34(11):2106-2114
近年来国内外对碳排放与碳排放强度的因素分解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影响因素个体的贡献程度上,而对于影响因素的稳定性及其对碳排放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动态冲击效应方面,缺乏相应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Kaya恒等式的改进模型,对碳排放强度进行因素分解,得到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四个影响因素。以1980年-2009年国内的各项相关数据为基础数据,对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强度的相关性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进行整体协整检验,检验通过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影像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利用SVAR模型中的方差分解功能,计算三种影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结果显示能源结构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弱,能源强度稍强,第三产业比重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3.
赵涛 《职业圈》2013,(5):150-150
针对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通过构建企业人才通道建设和有效的措施保障,来满足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空间,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4.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使美术教育由传统的"师傅徒弟式"的封闭式教学走向了现代的开放式教学,扩大了美术教育的规模,提高了美术教育质量,增进了教育、教学的效益.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内在的学习动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5.
中国传统文人画常以“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的美学思想为创作原则,强调表现作者的主观精神及文学意味。文人画对于笔墨发挥的极致,使之加强了相对脱离写生物象的某种抽象意义和主观表现的联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人画应在尊重历史传统的前提下,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6.
赵涛 《华章》2008,(23)
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本文结合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实际,探讨了英语课堂导入的功用,形式及应用原则,以期达到优化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28.
内江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Pb和Cd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内江市高桥镇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中的重金属进行分析,测定了距垃圾填埋场不同距离地方的渗滤液中Pb和Cd的含量.结果表明:第一测定现场Pb和Cd的含量为第二、三测定现场的4倍左右,通过对垃圾填埋场附近不同地方的重金属Pb和Cd的含量测定并分析垃圾渗滤液中Pb和Cd的来源,确定土壤对重金属Pb和Cd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9.
分析了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在工程实施阶段产生的原因,又提出了如何在工程实施阶段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0.
方成,天文学家。1938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55年考入南京大学天文系,1959年毕业后即一直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曾先后担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天文和天体物理分中心主任、国际天文学会太阳大气辐射和结构专业委员会组委、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天文系系主任等职。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方成院士主持设计和研制成功了我国唯一的一座太阳塔;首次把太阳耀斑色球结构计算同自洽能量平衡计算结合起来,系统地研究了太阳上各种活动现象的半经验大气模型;提出由光谱诊断耀斑非热过程的方法;发展了计算耀斑动力学模型的整套方法,建立了耀斑环和色球压缩区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两类白光耀斑的光谱特征并提出了一些新机制;解释了耀斑谱线的不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