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3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浅谈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现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侠  邢润川 《科学学研究》2002,20(3):256-261
本文分析了我国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寻租行为发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并对各种形式的科技政策制定方式中的寻租行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在科技资源比较稀缺的今天 ,对于寻租行为的研究对我国科技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文章就自然科学史的性质,从自然科学史的研究对象、自然科学史自身的表现等多层面系统深入全面论述分析了自然科学史的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研究自然科学史科学属性与人文属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贝尔纳从社会和历史的视角,特别强调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建制化特征,构造了一个现代建制化科学在社会系统中的三角结构体系,即:科学家、恩主(政治主体)、群众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体系。这一结构符合历史的特征和社会发展趋势,为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奠定了基础,堪称“科学民主调控”的先驱。贝尔纳从调节科学的利益分配、规范政治主体和科学主体的行为等方面,对科学的公众参与和民主控制进行了论述。同时特别强调公众科学素养的提高,提出了公众参与和民主调控的教育实践途径。他的思想对世界各国科学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科技政策的制定主体正朝着公众为主体的方向演化,确保科学服务人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4.
科学史研究存在着“科学味”与“人情味”;“理性”与“非理性”因素的不对称问题。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分析,这种“不对称”的产生,主要是实证主义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科学研究活动应是以科学家为主体活生生的社会活动,离不开科学家自身的主观价值判断,更是科学家理性和非理性交织的创造性思想活动。科学史研究应更多地引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5.
孙中山认为 ,现代交通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 ,而且可以传播科学与文明。要振兴中国 ,发展经济 ,首要的一条是发展以铁路、港口为主的现代交通。为此 ,孙中山经过实地考察 ,精心设计后 ,提出了发展交通需要利用外国资金和技术 ,需要铁路优先、港路结合的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36.
口述科技史是在口述历史方兴未艾的后现代语境中逐渐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受后现代口述策略的重大影响,口述科技史料与历史记忆中都不免会存在浓厚的后现代价值蕴涵;倘若要在后现代口述语境中保全科技史的历史理性,必须考虑选择传统规范真实性与后现代量子真实性两个并行的概念框架来描述口述科技史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7.
技术可能世界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可能世界是技术发展的未来状态,是技术现实世界中所蕴含的多种可能技术的社会整合.逻辑蕴含意义上、信息技术基础上以及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可能世界,是其三种基本形态.技术可能世界的发展表明,技术实践是自然解蔽与生命祛魅的过程,整个宇宙是技术存在与创造的一统天下,虚拟技术打开了主体认知机制的窗口,世界是观察者自己的世界,技术高于科学,应该把对技术的规划与研究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8.
关于交叉科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交叉科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邢润川(山西大学教授)在英文里,“交叉(科学)”与“跨科科”是同一个词InterdisciPlinary,所以交叉科学就是跨学科科学。换言之,交叉科学与跨学科科学是指同类事物与内容。然而细究起来,在中文里“跨学科”与“交叉...  相似文献   
39.
确立科技知识分子第一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重大理论与实践任务,它不仅是“第一生产力理论”和“先进生产力”思想的理论必然,而且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前提和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40.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