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6篇
教育   1659篇
科学研究   34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18篇
综合类   62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2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158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3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1.
中国B2C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信任前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上信任危机限制了消费者进行在线交易,提高消费者对在线公司的信任度是促进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途径。论文对影响中国消费者对在线公司信任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站隐私保护与安全控制措施及政策、公司的规模与品牌是最重要的因素,消费者个体特征和公司网站的易用性等品质因素对信任没有显著影响。公司应该在安全技术及政策、规模以及知名度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消费者对在线公司的信任度。  相似文献   
82.
氢能与燃料电池发展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氢是一种洁净的二次能源载体,氢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化率高、噪音低以及零排放等优点。氢气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的桥梁,通过氢能与燃料电池,可以实现未来洁净能源利用变革的愿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氢能的发展。目前,氢能和燃料电池已在部分领域中初步实现商业化。氢能燃料电池和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和商业化发展在日本、美国和欧洲较为迅速,他们不断在氢气生产、氢气储存和氢气利用方面进行创新。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方面,中国紧跟世界发达国家的脚步,然而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的不完善导致电池成本较高。因此,要加强关键材料研究,实现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工业化和本土化,建立生产线,尽快完成产业链。中国已经在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链中部署了整车、系统和电堆,但燃料电池零部件的相关公司仍然很少,尤其是基本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泵等。虽然国内公司已经开始涉及,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大多数关键组件仍然依赖进口。此外,氢气生产和运输的高成本、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以及技术标准、检测体系的不健全,都限制了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径要通过商用车带动加氢站建设,降低氢气与燃料电池成本;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促进全产业链发展。在保障措施与政策需求方面,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氢能燃料电池发展途径;加强研发投入,确保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统筹产业布局,引导产业链协调发展;加强标准制定,支撑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文章分析了国内外氢能产业链结构以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从产业化和技术两方面分析了国内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技术与产业特点提出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3.
为了解决闭坑矿山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研究了水系污染、环境恶化、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了矿山空间资源利用价值、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说明了整体思路:首先要重视采后的治理与利用,其次要完善测量工作和专项问题措施,最后加强安全管理与政策引导。提出将污染水系用于工业生产,地上地下空间改造再利用,同时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并健全安全信息监管系统的具体方案。综合本文分析与对策,给予闭坑矿山再次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4.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江苏省海门市四所普通高中学生,其中男生213人,女生63人。 1.2研究方法:在2006年到2008年间对运动中受伤学生进行运动损伤问卷调查。重点伤病查阅病例,询问学生、教师等。问卷内容:损伤项目、时间、部位、程度、类型、原因、场合、恢复情况等。  相似文献   
85.
不同类型运动技能保持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学普通专业107名学生为被试,考察不同类型运动技能的保持特征,并比较其差异。实验设计不同组织水平的武术套路项目(n=62)和皮艇球项目(n=45)。每组被试在完成9周36学时的技能学习任务后进行评分。随后随机分为5个小组,将1~5小组被试随机分配到1,2,6,15,31天的复测中,收集相应时间点的技能保持量,最后绘出保持率曲线。实验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不同组织水平动作技能的保持特征有所不同,并对这些差异存在的可能原因进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86.
为了让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更具系统性和科学性,并通过赛前训练打好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使之有效地转化为比赛成绩,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并结合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比赛实际的方法,认为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应主要围绕力量训练、技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3个方面进行: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力量的特点,提出绝对力量素质、速度力量素质和力量耐力素质的赛前训练方法;在技战术训练中应追求最佳的整体技术训练效果,以及运用匀速滑跑和加大最后冲刺距离的战术与合理分配速度的战术;分析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赛前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提出采用主动放松法和环境放松法等方法克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87.
高原训练作为一种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速度滑冰项目运动员在高原地区训练和比赛的相关研究较少,通过对我国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系统分析,以期对项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理念的创新、研究、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以黑龙江省速度滑冰队16名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高原训练期间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训练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高原训练期间,白细胞会在短时间内降低,一段时间后会恢复,血红蛋白指标缓慢升高,但会随着强度的加大而降低;高原训练后,人体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球压积指标会呈现出一致性的变化,具有显著的升高.  相似文献   
88.
“培养能力”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议题,对于学校体育目标制定与完善有其独特的参照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文本分析与逻辑思辨等方法,对学校体育“培养能力”的相关议题展开考察与反思,旨在明晰基本意涵、揭示学理问题,并提出推进策略。研究认为,(1)学校体育视域的“培养能力”包括作为一般教学要求的培养能力、面向体育学科发展的培养能力、指向体育师资专业成长的培养能力;(2)“体育学科能力”概念生成与发展蕴含了以“培养能力”整合学校体育目标的思维理路,并存在与学校体育目标不兼容及难以体现学科特性的问题;(3)课程标准视域下的“能力”指涉及培育路径多元化,但也出现了逾越体育固有范畴、与所属目标不匹配、与相关内涵交叉重叠等问题;(4)新时代体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能力”理念对当下体育教学仍具指导意义,同时鉴于“培养能力”与体育学科素养的关系复杂及“体育学科能力”遗留问题尚未破解,其相关研究仍须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89.
文章选取114所地方高校图书馆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网络调研和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其学习支持服务项目和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地方高校图书馆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优化馆藏结构,化解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矛盾;打造多元务实的学习支持空间,注重学习空间的虚实融合;深化信息素养教育内容,构建立体化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提升技术支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0.
随着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和有关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经常遇到挫折,主要原因多是自身体能和技能不足,寻求同学帮助是初中生的主要求助方式。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挫折教育十分必要且可行,学生个性差异是能力基础,挫折两面性是认识基础。体育教师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教学素材,构建教育体系;设置合理情景,完善教育手段;增强运动实践,培育体育精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