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新课标精神面前,新老教师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也许老教师囿于传统和经验,对这样的课会有更多的不适应。但愿意和李海峰老师共同探讨这个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语文教育界,新课程、新课标已唱得红红火火。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究竟怎样组织,许多老师在探索,在思考。2003年岁首,在河南召开的“全国中学中青年骨干教师语文论坛”上,组委会特别邀请了中语会的专家、教改新星及各地优秀教师进行了现场讲课、评课活动。这次评课,是专家、教改新星和教师们就课标理解的直接对话,这样的对话是开放的、平等的、互动的,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为此,本刊特以专题推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文本,体验司马迁遭辱之痛,探究他忍辱苟活之因,从而丰富心灵体验,增进自身文化底蕴,提升审美能力,为进一步鉴赏研读其他文学作品奠定基础.[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略)二、生死选择,探讨文本过渡:有关此信的内容,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概括,他认为:整个《报任安书》就写了一个字,耻辱的“辱”.这一个“辱”字贯穿全文,作者着重写了三点:第一是受辱之因,就是为什么受到宫刑;第二是遭辱之痛,就是受了这场奇耻大辱之后,内心痛苦;第三是忍辱之由,就是为什么受了这么个奇耻大辱,自己能够忍下来,坚持活下来.  相似文献   
14.
《绿》教学实录山东省临沂一中郑晓龙评析吴心田师:同学们,咱们先做个对句练习。老师说上句,同学们按照对句的一般要求,对出下句。师:青山生:绿水师:桃红生:柳绿师:日出江花红胜火生:春来江水绿如蓝师:同学们的对句中,都有一个“绿”字,青山碧水,桃红柳绿,...  相似文献   
15.
谢政满:郑老师,最近听了几节课,很受启发,简述出来想与您交流一下. <归园田居>:学生结合注释阅读了这首诗后,教师引导大家联系陶渊明的<精卫填海><咏荆轲>,就陶渊明是"浑身静穆"还是"金刚怒目"展开了辩论.同学们思维活跃,发言热烈,对陶渊明的思想人格加深了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战略主动的重要抓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提升并完善国家治理者的素质和方法方式,加快赋能国家治理高效化、科学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面向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发展亟需场景扩展和人才供给,同时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对国家治理提出新要求。文章基于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加快助力我国达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逐渐落实。语文教学已初显生机。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打破了多年来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僵化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学生主动学习。学习中自主质疑、自主探求,与他人合作探究。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学习方式逐步被接受。被应用实践,并且渐渐汇聚而成为“主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午间一小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隆重推出的大型谈话节目,每天中午 12:00~13:00播出。每周日的《海外来风》为本刊与其合办。该专栏通过直接与留学人员、海外华人对话,传递来自海外的各种信息,自开办以来深受听众的欢迎。本文是其中一期节目的节录。 ──编者  相似文献   
19.
我们把近两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作简单梳理后可以得出,鉴赏的诗歌,朝代不出唐宋,诗为绝句,词是小令,作者有著名诗人,也有相对陌生的。但题材主旨都是最常见的易于理解的思乡诗和写景诗。考查内容,重点是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涉及意象、细节、对偶、比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语言鉴赏涉及炼字、语言特点。由于2005年古代诗歌鉴赏增加了分值,命题形式也由一题两问改成两题两问或三问。一般第一题是理解确认,第二题是赏析。由此师生可以大体确定复习训练的范围:唐诗宋词中的小令和绝句依然是重点,即使…  相似文献   
20.
(教师宣布上课,师生问好)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情达意的,阅读诗歌就要深刻地感受诗中的形象,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结合自己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让诗中形象“活”在眼前,从而领悟诗中的情感意蕴。现在,我来描述一幅景象,大家边听边想象、感受。1932年,冬天,上海。一座国民党的监狱里一间牢房的铁窗前,仁立着一位为参加爱国斗争被关押的年轻“囚犯”,诗人。牢房阴冷,铁窗临风,晓雪飞舞。诗人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思绪像飘飘的雪花落到了他的故乡,落在了一个荒凉的坟头上。他想起坟里埋着一颗受尽屈辱而又善良充满爱心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