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基于POI数据,构建引入了服务能力和类别差异、服务半径和距离衰减效应的改进潜力模型,以浙江“415”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样本测度产业链创新链的空间布局及空间匹配性。结果表明,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相比特色产业集群、传统优势产业相比新兴产业与创新链空间匹配性更高,省级相比国家级、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环节相比其他环节空间匹配性更高,且各集群在不同层级、环节上的空间匹配性差异较大。为此,从优化创新平台载体空间布局、重点产业“一群一策”及不同产业间强化协同方面提出了推进“双链”深度融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鉴于目前对地方标准化发展水平的量化研究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从区域层面分析地方标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及其影响机制。以地方参与国家标准研制数表征其标准化水平,基于200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OLS)、个体固定效应和双向固定效应等基准回归方法,同时考虑区域异质性,检验地方标准化水平对区域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的不同影响结果及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标准化发展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效应在内陆地区尤为明显,沿海地区则更多地受益于产业升级效应;技术进步是地方标准化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中介途径,市场化的中介效应却并不显著。为此,中国应大力引导和鼓励东部行业领军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标准的制定,通过标准引领技术轨道演进;同时,有倾向性地在西部产业聚集园区进行标准化试点推进,构建地区间标准化发展协作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23.
基于2007~2018年我国ICT产业上市公司专利合作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产业合作创新网络的整体特征、演化路径及合作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合作创新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但合作网络整体仍较为稀疏;网络的演化经历了三个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合作关系数量持续扩大,核心企业地位越加突出;网络具有明显的区域集中特征,创新的主体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从组织视角看,合作模式选择和其发展阶段、技术实力以及所在业务领域特点密切相关。这些发现对改善产业创新合作,应对数字经济新阶段的挑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