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6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何为东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1,32(10):127-134
省部科技会商制度是新时期的一种创新型制度安排。本文基于府际关系以及网络治理理论,提出了府际网络科技治理的概念。从府际网络科技治理的要素角度分析,认为会商制度具有府际网络科技治理的内在要素。本文建议会商制度经过制度的学习与路径整合,最终应走向府际网络科技治理。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创新驿站建设的背景、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驿站对于加快知识流动与扩散,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创新释站建设由地方发起,已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和推进,形成国家站点、区域站点和基层站点无缝对接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基于中国创新驿站发展现状,以上海创新驿站建设为案例,预测中国创新驿站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当前创新驿站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3.
刘钒  钟书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12):1861-1866
通过创新型小微企业群体性成长推动产业组织创新,是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群集智能探讨分布式环境下,大量自主个体在去中心化场景中实现群体性进化的机理。通过仿生隐喻将群集智能引入产业组织研究,把创新型小微企业与社会性昆虫种群进行个体与群体类比,表明创新型小微企业集群不仅具有组织有机性、系统开放性、资源完善性、竞合并存性、文化根植性等群体复杂性,更具有明显的群集智能属性,能够通过群集智能涌现形成群体性进化。创新型小微企业产生群集智能涌现需要合适的内在规制与外部环境,并满足七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44.
丁魁礼  钟书华 《科学学研究》2013,31(12):1899-1906
 作为简化的创新系统,创新集群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组织和制度等创新要素的互动和协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技术要素,忽略了社会理念、社会知识、文化遗产等宏观意义上的知识范畴,对于组织要素的考察也不够充分,因此,本文讨论和研究了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的共生演化,基于技术史的视域,采用复制法制,通过美国硅谷、德国合成染料创新集群两个典型创新集群的发展历程,识别和描绘了创新集群中知识、组织和制度共生演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5.
叶火杰  钟书华 《科研管理》2013,34(10):10-16
运用文献分析和逻辑推理方法分析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指出其专业分工细化、功能模块化和网络集成化特征。企业加速网络集成模块化的专业服务,能够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速度经济,是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和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创新服务组织。采用理想类型方法构想出集中式、分布式和混合式等三种企业加速网络治理结构。建议针对重要行业和条件较好的区域构建企业加速网络,借此提升创新服务绩效。  相似文献   
146.
科技园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分布格局从集中转为扩散,差别化发展日趋明显,规模差异越来越大,功能单一化和综合化趋势双向并存。  相似文献   
147.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的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科技奖励制度的不同是由其文化差异决定的。文化泛指由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可分为价值观、制度和物质三个层面。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起看决定性作用,制度、物质是其载体和物化形式。对中外科技奖励制度的文化背景分析也可从文化的这三个层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8.
由于政府重视和社会需要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正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一方面 ,发展空间更大了 ;另一方面 ,历史责任更重了。现阶段 ,有一些问题制约着哲学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显然 ,从宏观管理角度探讨这些问题 ,具有重要意义。一、学科特点概括地讲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 6个特点。1.类型化、个性化 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有札记、随笔、杂感、笔谈、书信之类的短文 ,也有多卷本的鸿篇巨制 ;有庄重、严肃、规范的论文和专著 ,也有灵活、多样的调查报告、访谈记录、对话、会议发言等 ;有冷静、缜密、价值中立的理性思考 ,也有充满激情、烘云托月式的论…  相似文献   
149.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涌现出了许多边缘学科。如地球物理、量子化学、激光医学、宇宙生物学、科学心理学、技术社会学,等等。边缘学科的兴起,既是科学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通过科学体系的内外双向考察,就有可能预测某些新学科的产生。无疑地,这种预测研究是必要的、有益的。本文拟就技术地理这门边缘学科产生的动力、条件及可能性,作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0.
面对经济全球化大潮 ,企业应转变观念 ,重新审视技术创新的战略目标、战略选择、战略措施、战略评估和战略实施 ,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