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注重文采是从古至今传承的学术传统,当代学术论文越来越只注重形式:堆砌辞藻,滥用各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看,好像很有文采,但这都是假话,是纸做的假花。所谓“文采”,其实是人的全部的修养,人格的修养,文学的修养,学术的修养,一个集中体现。既使文章具有学术性,又使文章散发出一种感人的力量,让读者手难释卷。  相似文献   
12.
<正>台湾清华大学黄琪椿老师从2010年秋天开始,开设了一门"鲁迅选读"课程,为通识教育中核心通识课程之一。我有幸得到了他的一份课程结束时的试卷,以极大的兴趣阅读,作笔记,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这不仅是因为我之前也曾在台湾清华大学为中文系的学生开设过同类的课程,因此对清华学生格外亲切;更因为黄老师的课另有特色:一是其修读对象以中文系以外的本科生为主,除了少部分文科(外文,经济或  相似文献   
13.
百年前鲁迅的东渡日本是一次意义重大的“空间转移”。他在日本的思想发展是以民族主义为起点,并产生如下问题意识,即如何既要批判东方传统促进民族的现代化,又要对西方现代化进行质疑;如何完成“现代民族化”、“现代民族主体”的重建。鲁迅在日本早期的述,其中心词的转移,说明他认识到民族危机在于化危机,化危机在于“人心”危机,民族“精神”的危机。从此鲁迅处于主流思潮的边缘并显示着鲁迅式的化品格。鲁迅作中心词“个”强调个体的精神的自由。其典型的个性主义思想是将“立国”建立在人的个体精神自由的基础之上,“主人”的根本在人的信仰。“精神界之战士”是批判、战斗的知识分子,具有很强的实践精神,这也是鲁迅的自我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试论芦焚的“果园城”世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果园城记》是芦焚从1938年9月至1946年1月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历时八年,几乎与抗日战争相始终。在小说出版时,编者就介绍说,《果园城记》是作者“最得意的短篇结集”。事实确实如此:三十四年后,劫后余生的芦焚重编他的短篇小说、散文选集时,删去了一些自认为保留价值不大的作品,却将《果园城记》中的二十篇悉尽收入。称《果园城记》为芦焚“代表作”,大概不会有错。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教师应该是“思想者”。是要强调必须有自己的自由、独立的思想。我们通常讲,教师不是教书匠.区别就在于教师是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信念。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追求的,而对于教书匠.教书就是为了“混饭吃”,因此,他无须有自己的思想与追求。无非是按给自己饭吃的教育当局的要求去耍嘴皮子。充当教书机器。当然,所谓“思想者”就不是“思想家”,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小学教师都有理论兴趣、理论修养和理论创造。但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对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这却是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品格。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鲁迅是谁?”其实,同学们从知道“鲁迅”这个名字的时候开始,就会遇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就好像问“我是谁”一样。老师可能会告诉你,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还有革命家,这都不错。不过,我们今天换一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看看鲁迅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18.
编者按:钱理群、吴晓东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略》共六章。即第一章文学的转型;第二章下四新文化运动;第三章建立规范;第四章战争年代;第五章歌颂与放逐;第六章文学的归业。限于篇幅,本刊将选登第一、第二、第四章。一第一章文学的转型一、历史孕育着变革1862年,随着中国第一个现代兵工厂——安庆军械所的诞生,现代机器的隆隆声打破了中国古老的宁静;1894年5月,东方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高炉出铁,火光映红了中原大地与高空。谁也没有意识到,一个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新世纪”正在悄悄降临。谁也无法预计,…  相似文献   
19.
一、八面来风随着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文学进入了一个重新归来的时代。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辟的文学传统的重新延续,对隔绝了几十年之久的西方文艺思潮的广泛面深入的引进和吸收,对艺术本体的刻意探求,构成了归来的文学的主导特征。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思想解放运动直接导致了一个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国的社会政治生活重新纳入了世界的总体历史进程,同时,中国的文化建设也成为二十世纪整个人类文化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八面来风的时代,它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多元的文化空间。一大批西方二十世纪的人文科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