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3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神不知,鬼不觉,越过千重障碍,智取高强敌手,它们不是人类,却拥有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五角大楼正为发现这支“特种部队”兴奋不已,熟料,一位正直的科学家却愤然离去。  相似文献   
12.
海雪     
当你乘坐深潜器来到这神秘的深海世界,有时也会看到奇妙的“雪景”。在国际海洋年之际,国际海委会学者们解释了这一神奇的现象,原来“海雪”并不神秘。 1974年,原苏联的一艘轻型潜艇去北冰洋执行军事侦探任务,探测北冰洋深海水文特征。潜艇很快钻入了被坚冰严密覆盖的北冰洋,下降到漆黑一团的深海,艇长命令打开强烈的探照灯光照射。这时,窗外出现了一幅奇妙的“雪”景,无数“雪花”纷纷扬扬地下个不停,甚至还能见  相似文献   
13.
全潜式水翼船全潜式水冀船将是21世纪造船业的主要发展目标,这已成为世界各国船舶专家的共识。早期出现的水翼式船是水面贯通型水翼船,即在船的底部安装了能产生升力的水翼,当船行驶时使船体离开水面以减小水的阻力而增加航速。由于这种水翼具有自身的稳定性,所以即使不进行特别控制也能高速航行。但水面贯通型  相似文献   
14.
15.
1967年秋,美国的“阿尔文”号潜艇在大西洋百慕达执行海底考察任务。当潜艇潜至80米水深时,一股暗流袭来,艇身剧烈晃动,尔后就像陀螺一样在水底打起转来。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常水文现象,使“阿尔文”号艇长G·杰克逊惊出一身冷汗。难道“阿尔文”号要在百慕达海底遇难?随后,他又从监控室内的监视器上发现,“阿尔文”号莫名其妙地闯入一团与海水完全不同的异常液体中。G·杰克逊艇长立即下令潜艇紧急上浮。当“阿尔文”号浮至水面时,发现底下有一个直径达500米、厚度约60米的异常液体圆盘在快速打转,并慢慢向  相似文献   
16.
柳新兰用光脑机测了一下方位,发现自己已处在沙特阿拉伯境内红海边的沙滩上,他必须渡过红海才能抵达埃塞俄比亚,然后走捷径赶到过去的赤道,现在的日边带。柳新兰迈步前行。经过几个小时的步行,他透过夜视镜发现前面竟是一片波光粼粼,这就是红海了。  相似文献   
17.
饱尝风餐露宿的艰辛,这天柳新兰来到了波斯湾。在波斯湾与阿曼湾接壤的阿巴斯湾建有一座百里跨海长桥,直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座建于22世纪初的大桥桥高65米,侨墩的等间距离达1000米,大型航船可安然从桥下通过。这座跨海长桥还在中途建造了一座别出心裁的“空中近水楼台”,设有车站和小型停车场以及酒巴和餐馆,供游人观光休憩。人们称这座长桥为“伊阿大桥”。  相似文献   
18.
“那是太阳!”“那是红日!”“那是初升的太阳!”“那是不落的红日!”站在赤道上,柳新兰和米尼丝你一言我一语地惊呼起来。红日与太阳是一码事,可它既不向上升起,也不向下降落,站在赤道上,永远只能看到“初升”的太阳,越向南走,太阳就升得越高,人走太阳也走。柳新兰拉着米尼丝的手向南飞奔,直到整个太阳露出海平面。一群海鸥飞来,在他们头顶  相似文献   
19.
陈夏法 《知识窗》2002,(10):10-11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文坛泰斗,他一生中创作的大量诗歌、戏剧、小说以及文艺理论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位艺术大师对碧波万顷的大海也有深厚的情谊.他的咏海诗篇情感真挚,尤其是名著<海上劳工>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壮观的大海画境.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有机会作为一名考察队员去到南极或北极,置身于冰雪世界时,千万别错过观察极光的好时机。南北极地区那漫长的寒夜,万籁俱寂,空气似乎也凝滞了。但考察队员仍然能在晴朗的夜空中看到一种极其神秘的光芒。这种光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