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72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 ,从体育教学、群体活动、运动训练竞赛和体育硬件设施四个方面分析和总结新时期普通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 ,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2.
83.
笔者从事高中舞蹈教学工作已有九年时间,从历届所带的舞蹈高考专业学生来看,绝大部分都能够顺利地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有极少数学生没能如愿以偿,作为老师也在教学中也不断反思教学方法、教材设置.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他们对舞蹈的认识仅仅来源于电视.我做过调查,对舞蹈感兴趣的占70%,想学习的占40%,学习过舞蹈的仅占2%,小学、初中根本没有舞蹈老师.我们学校是普通高中,学生没有基础,身体柔韧性欠缺,而且专业课不是每天都有,我们学校的专业课是一周两个半天(8节课).两年半后面临高考,任务很艰巨.如何让学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舞蹈知识并能顺利通过高考?根据这些情况谈谈我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84.
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得益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其内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使整个教育思想,内容,方法,过程,模式产生一场深刻的革命。  相似文献   
85.
对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开展阳关体育运动背景、目标及内涵的认识,探讨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切实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提出新时期学校体育工作应当树立"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的理念;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决策、保障和考核机制;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行动主线;大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建立和落实中小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和大学生课内外一体化反馈机制,确保学生体育锻炼每天不断线。  相似文献   
86.
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练员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教练员年龄结构合理,训练指导思想正确,专业继续教育情况良好,但仍存在实践经历和执教经验不够丰富,科研方向和深度还不够明确等现象。因此,应多渠道加快教练员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和培养,并结合高校实际明确科研方向,加强高校网球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相似文献   
87.
论述了基于ASP.NET,C#,ADO.NET和Microsoft Access2003相结合的高校群体竞赛管理系统的设计原理、总体结构及功能实现。该系统对加强和落实高校群体竞赛的网络化管理,提高高校群体竞赛工作科学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
89.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特征及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构建,从文化学、教育学等视角对其分析,认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实质是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的学生和老师,依据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大学课外体育俱乐部这一特定的空间内创造出的物质和精神的财富总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是构成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文化的三要素,并且显现出自身特有的多元动态性、教育实践性、教育延续性、兴趣性等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0.
中华廉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化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族道德行为的遵从文化,因而它体现民族特色值观,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