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380篇
科学研究   6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先秦道家对义利关系持超然的态度,试图超越世俗的义利,寻求一种永恒的价值标准,以实现个体存在的最高价值。从形式上看,这似乎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义利观,但就其内容实质而言,又确实蕴含着对义利关系的深刻见解,可以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义利观。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来看,先秦道家轻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生活享受,注重精神世界的追求与修养,含有推崇自然之义的因素,对于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92.
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包括动机、兴趣、习惯、情绪、情感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必要条件。计算机教学在重视学生智力因素开发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诚信何以为本问题已为伦理学家们所充分阐述。相对而言,诚信以何为本却较少受到关注。文章认为诚信之本有三:即现实利益基础、道德情感基础、信仰基础。这三个基础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诚信的基础,诚信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这三个基础展开方能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94.
自从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理念后。“对话”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然而。从教学现状看,课堂“对话”中出现几种不良的倾向:为求生成,淡化文本价值;追求形式,弱化文本内容;盲目拓展,虚化文本意蕴。很多对话是空对空的无效对话,就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试就课堂“有效对话”要立足文本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95.
初中学生流失是困扰乡村中学的一大难题,它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普九”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我校领导班子共同研究达成共识:控流工作在依靠政府行为的同时,必须从自身管理做起,挖掘内部潜力。  相似文献   
96.
《浮与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能用实验的方法,判断常见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这一课我前后上了3次,没想到再熟悉不过的分组实验材料之一——西红柿,分别给我出了3次“难题”。  相似文献   
97.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一种价值的整合。高职院校"副中心"文化建设的过程其实质是"副中心"文化主体将文化客体内化、将个体文化外化的过程,也是推进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强化生活教育引导的实践过程。高职院校"副中心"是与教学中心区因整体布局和功能划分不同而对应存在的,"副中心"的道德规范和"副中心"的精神已经深植于青年学生群体之中,成为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成为"副中心"占主导地位的正向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8.
情境的创设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或学习需求,唤醒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表象,去同化或顺应新的知识。通过对情境相关问题的探究,完成对主题的意义构建。合理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对提高课堂效率,教学目标的达成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张青春 《教书育人》2012,(21):40-42
一概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当今的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社会,我国经济体制己由计划经济逐渐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育观念与培养目标也应随之发生变化,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以适应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内在要求。人才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其能力上,能力则是素质的外在表现。因此,加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专业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相比之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展缓慢。就目前情况看,工科院校只是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同时还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内容,但仍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要想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必须从实践  相似文献   
100.
高职学生求职行为个性化辅导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职业吻合度和离职情况分析了高职毕业生的求职行为,明确了高职学生求职行为个性化辅导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对学生进行求职行为个性化辅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