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1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排序包括词的排序,句的排序和段的排序。弄清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才是正确解答排序选择题的主要方法。其关系通常表现为或大小,或主次,或缓急,或先后,或远近,或内外,或尊卑,或递进,或因果,或比照,或虚实,或总分等等。试以下文为例;①西方的艺术家几十年来全力以赴研究点、线、  相似文献   
92.
作文范围写一篇以人物为主的记叙文作文要求围绕中心选择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物参考题目 1、我逐渐了解了他 2、好班长 3、“傻子”不傻二三事 4、奶奶的手训练提要这个单元的写作训练,其要求有两个含义: 其一,写人为主,是写一人,不是写多人。其二,写几件事来表现一个人,不是写一件或两件。不理解这两个旨意,就不能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而要达到上述要求,关键是要解决“如何选择、安排和记述多件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物”这一难题。要解决这个难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选材与剪材之“尺”。何谓选材与剪材之“尺”呢?你所要刻画的作品中的主人公的品格以及通过这个人物而表现的主题便是。当你阅读了写作要求,确定了写作对象之后,随之要考虑的是:你要描述一个具有怎样品格的人?从而确定你心目中的这把选材之尺。如,要写“好班长”这道题,确定写班长的“勤奋苦学、严  相似文献   
93.
《土地》检测 1.选出说法不当的一项。() A.“豁”字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豁达、豁朗、豁亮、豁然开朗”中念“huò”,在“豁嘴、豁出去”中念huō”;而在“豁拳”(划拳)中却要念“huá”。 B.“陷阱”指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阱”也可写作“井”,用“阱”是习惯用法。 C.“挑灯夜战”中的“挑”字声调念上声,在“挑担”一  相似文献   
94.
[总体阅读要求] 本文训练要点,主要是以下两方面: 1、要思考其中蕴涵的深意,……凡是“无字处有字”的地方,都要在读时补充出来,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旨。 2、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评点的方法,这一篇由  相似文献   
95.
编者的话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指导语文复习的研究,我们体会到有一个“三结构原理”及其推理公式,它是颇有意思的: 在学科知识(A)、学习者对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B)与测试题(包括高考题)考查点的分布(C)这三者之中,存在着既有独立性,又有联系性的关系。如下图:  相似文献   
96.
编者语智者之道,在于善纳能者之智。研究和吸收成功者的经验,是赶超前人的重要方法。本着“虚心学习,为我所用,科学用功,优质高效”的原则,笔者从多本书刊、资料中摘录近几年高考全国各地的尖子谈语文学习的经验(部分略作删改),加上评析,编成系列,作为推介。希望同学们能博采众家之长,全面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林海天(1995年广东省高考理科第一名茂名一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该怎么复习?语文基础知识,范围很广,考点多,是一大难关。要针对各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像字、词的形音义,文化常识,作家作品等项,内容以…  相似文献   
97.
对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的评价应是积极肯定的,可用描述性语言来体现。教师应注意从活动环节和以学期为单位这两个方面来把握对小学生的评价。  相似文献   
98.
9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末来”,是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为我国教育指明的“面向21世纪”的改革和发展方向。“面向21世纪的德育”,必须定位于这一主旨来研究,必须紧密联系现代社会发展新趋势以及它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0.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较之于其它的考试,高考命题更偏重于难度,以难度来拉开差距,达到准确地选拔人才的目的。近10年来,高考语文题都分为基础、阅读、文言、作文四大块。根据我们的统计数据看,近5年来,语文高考失分率最高的是阅读。而考生本人也反映考语文,最没把握的是阅读。因此,研究高考阅读题的命题趋向,制定训练的对策,对提高语文高考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趋向与对策,是依据与手段的关系。了解趋向是为了制定有效的手段。所谓趋向,无非是指事物发展的动向。高考虽然有别于其它年级性的考试。但它也是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