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1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沈慧君  徐戈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33-1042
基于我国高校与企业间的专利许可数据,本文研究技术成熟度、校企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校企合作经验如何影响高校采取排他性许可的倾向。当商业化高校的技术伴随着高风险时,企业承诺投入必要资源的意愿降低。本研究认为,合理的许可合同设计是高校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之一。排他性许可作为高校创造共同承诺的机制,能够减轻技术不成熟、地理距离劣势和缺少合作经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激励企业投入互补性资产,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证结果表明,技术成熟度越低,高校与企业的合作经验越少,高校采用排他性许可的倾向越高。同时,随着地理距离增加,技术成熟度减少高校进行排他性许可倾向的关系会被削弱。  相似文献   
72.
四假象说是培根哲学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在四假象说中,培根分析了阻碍人们正确认识的四种假象或者说是偏见,提出要将感觉与理性结合起来解决偏见与正确认识之间的矛盾问题。具体说就是运用他的经验归纳法。偏见属于我们现在所谈的主体认识结构问题,培根看到了偏见对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消极作用,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系统、深刻地探讨和解释主体认识结构问题的第一人。培根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局限性,是否定性的,没能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3.
黄灿章 《海南教育》2011,(10):56-56
现代教育论提出:课堂教学不但要有知识对流的主线,也要有情感对流的主线。正所谓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一、倡导"民主",营造"乐学"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犹如学生学习成长的阳光雨露。课堂中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要善于营造"乐学"气氛,把课堂视为与学生交流知识与情感的平台,走下高高的讲台,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真挚的关怀和满腔的热情去感化学生,让尊重、宽  相似文献   
74.
文章引入了近似环的概念,并对近似环的一些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5.
刘夏  黄灿 《科学学研究》2019,37(7):1183-1192
基于Hausman et al.,(1998) 错分模型,文章对2010年-2015年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G大类发明专利申请的授权决定进行了误差检测。这里的授权误差的定义为,优先权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并获得较多后续专利引用的专利,其中国同族专利的申请未能获得授权,即“过度驳回”;亦或优先权在国外进行专利申请但未获得任何后续专利引用,其中国同族专利的申请却获得授权,即“过度授权”。基于此样本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专利审查并未显示出显著的“过度授权”现象。但是,有大约4.4%的专利,其外国同族专利获得了高频次后续专利引用,并被中国的专利审查“过度驳回”。“过度驳回”的比例在软件相关专利样本中上升至5.8%。基于错分模型对过度驳回审查决定的识别,文章进一步检测了权利要求数量,技术应用广度,审查经验等因素对于中国专利审查过度驳回概率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6.
在城镇道路中,一些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初建之时,由于对工程的设计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或者在该段道路行驶的货车超载情况比较严重、以及在雨季受到雨水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脱空,断板等一系列的道路病害.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道路的服务质量下降,从而对该段道路车辆的行驶安全和驾驶员及路人的生命财产安...  相似文献   
77.
78.
高考考生择校填报志愿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进入相应理想的院校和专业,也关系到高校能否录取到合格的学生,更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影响考生择校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供考生、学校和相关部门参考,进而完善高考填报志愿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