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闲话藏书     
给藏书下个定义是很难的,给藏书家下个定义更难。什么人才配称藏书家?拥有多少书才称得上是藏书,藏什么样的书才能称得起藏书家?我想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各有各的标准,难求统一,也不必太认真。反正我不敢妄称自己是藏书家,也从来没有看不起仅有少量存书便自称是藏书...  相似文献   
22.
现代作家中从事职业编辑工作时间较短的,恐怕就是郭沫若同志。抗战后期,他在重庆主编的《中原》月刊是他从事文学活动以来所编的第一种刊物。他在该刊创刊号的《编者的话》中自己承认:“我自己并没有主编过任何杂志,往年创造社虽然也出过一些刊物,但多半是成仿吾或郁达夫主编,有时是我和他们合编,我自己来主编杂志,这回要算是第一次。”《中原》创刊于1943年6月,时在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之后,因此《中原》的命运可以预卜。它只出了6期,按月刊来说,到同年11月便可出齐,可是却拖到1945年10月才出了第6本,即2卷2期,共费去2年又4个月的时间。对此,郭沫若是颇为恼火的,他  相似文献   
23.
清武英殿刻书清代刻书始于顺治朝,沿用明朝遗留的经厂工匠,刻书十余种。康熙朝重视刻书:首先于武英殿设修书处,选词臣主办其事,对编校人员要求严正,并规定于各书前列编校人名表。对写刻工匠,要求字体一致,凡方型字体,称宋体字,楷书称软体字,于刻木版之外,又刻铜活字排印铜版书,用纸以开化为上,其次多用连史纸。故康熙朝武英殿本,校书严谨,刻印精良。雍正朝只印了几种书。乾隆初年,北京铜贵,由武英殿保管之铜活字,有些丢失,主管其事者,听说乾隆铸钱无铜,借机奏请用活字之铜铸钱,经乾隆于九年御批,遂将铜活字改铸铜钱,从此清王朝的铜版书,也旋即终止。乾隆至三十年  相似文献   
24.
报纸副刊的内容不能单调,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可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如果编者不动脑筋,只要象中药铺抓药似的,长短合适,从分类存放的小样中各自拣出一篇杂文、散文,诗来,再加上一幅画,完全可以凑成一期了。孤立,静止地只看一两天的版面,也还算品种搭配适当,说得过去。可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没有不使读者倒胃口的。这是一种省力的、消极的编副刊的方法。怎么编副刊才好?我看除了杂文、散文、  相似文献   
25.
报纸副刊的内容不能单调,这已是尽人皆知的常识了,可是做起来又谈何容易。如果编者不动脑筋,只要象中药铺抓药似的,长短合适,从分类存放的小样中各自拣出一篇杂文、散文、诗来,再加上一幅画,完全可以凑成一期了。孤立、静止地只看一两天的版面,也还算品种搭配适当,说得过去。可是天天如此,月月如此,没有不使读者倒胃口的。这是一种省力的、消极的编副刊的方法。怎么编副刊才好?我看除了杂文、散文、诗、美术作品本身有待改进,求深求新以外,  相似文献   
26.
美国大学的MBA绍培基,郑家祥,姜德明MBA即工商行政管理硕士(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M.B.A.),该学位最早由美国推出,是美国大学中商学院设置的最广泛的硕士学位。本文根据1992年权威的美国商学院排行榜前6...  相似文献   
27.
作家签名本     
绀弩的《血书》绀弩同志的杂文集《血书》,一九四九年八月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印行三千册。这是作者的一本自选集,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所写的部分杂文。书分两辑,上辑为“礼貌篇”,下辑为“血书”。前者是对某些论家的似乎并不礼貌的批评。当然,其中也有朋友之间的议论。如宋云彬先生写了一篇《从礼貌说起》,笼统地批评青年对前辈应讲礼貌,而绀弩看得更加深刻、全面。两人都是《野草》的编辑人,私谊甚深,但是战友之间也应该有批评,这种风气于今淡然,不禁令人怀恋。下辑里有一篇《打倒爸爸》,是从作者一  相似文献   
28.
姜德明 《寻根》2001,(3):107-108
知道沈从先生战后回到北平,曾经主编过一种艺刊物《现代录》,寻访多年,终未得见,我早就不存奢想了。没想到最后还是让我在旧书肆发现,欣喜之情,不尽言表。  相似文献   
29.
姜德明 《寻根》2001,(2):105-106
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余在北京东安市场旧书摊购得64开小册一本,书名《诗的听入》,1929年8月初版1000册,作定生。全书分“想像和听觉”、“直接听诗”、“色听”、“触听”、“余论”共5节。书为北平景山东街的朴社出版。摊主索价2角。定生何人,不详。  相似文献   
30.
贝叶丛书与张静庐 20世纪30年代,张静庐办的上海杂志公司以发行定期刊物为特色,如《中流》、《作家》、《译文》等,多进步文艺刊物。1935年秋起,又兼营出版事业,推出了多卷本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参加丛书校订工作的有阿英、施蛰存等,题跋或题签者还有沈尹默、郁达夫、周作人等。丛书计划第1辑共50种,打出“丛书杂志化,珍本大众化”的口号,每周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