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0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体育教育人才的基地,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而体育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其特殊性,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体育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体育院校学生管理现状的特点及原因,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在立足于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式下体育院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理念和对策。构建体育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关于孔子与《尚书》的关系,争议很大。传统观点认为孔子删《书》、序《书》、编《书》。近代以来又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否认孔子与《尚书》的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书》为孔子所作。大量事实表明,孔子确实存在删《书》、序《书》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是黑龙江省高校的重点任务,进行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以及实践教育是其主要的内容,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知识理论,也增长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而本文就黑龙江省高校着手,阐述了体育类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以及实践体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体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是完成高等体育院校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体育院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质量下滑的原因,提出解决的现实对策,旨在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育专业要确立以培养体育师资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主题,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要紧紧围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风向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体育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学科交融、全面统一;发展个性、统筹兼顾;突出特色、强化能力的特征。以塑造"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重实践"的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实用型体育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6.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培养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着重分析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研究制定哈体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和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民族传统体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是良好的旅游资源。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概念与特征的阐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现有的"综合英语"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推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估体制,并加大形成性评价的力度,以考查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责任心、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及时听取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进行研究。目的在于切实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人才培养与中、小学体操教学所需相悖之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专修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应以培养未来体育教育者为出发点,以提高中国未来人种素质的责任与使命为己任,以培养未来体育教育者的能力为主线,以内容为依托,使其具备体操教育者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与素养;能够有意识有目的的利用体操专业知识、技术、技能,改善青少儿身体形态、提高青少儿身体素质;培养未来教育者主动学习、与人沟通的良好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17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并对导师、硕士生进行了问卷、访谈调查,重点对硕士生培养课程设置类型、比例以及导师、硕士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进行了分析,找出症结所在,为新世纪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