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倡导自学风气建设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学风气的养成对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重大的意义,我国有着优良的自学传统,然而当前我国社会自学风气严重缺失,学生自学能力十分低下.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倡导自学风气,从而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2.
刘秀峰  廖其发 《成人教育》2009,29(12):11-12
我国古代社会很重视社会教化,并形成了国家重教化、科举做桥梁、人民勤自学的三位一体的社会教化模式。借鉴和弘扬古代社会教化的丰富经验和优秀传统,对加快学习型社会体系建设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3.
《孟子》包含了丰富的自学思想。通过梳理分析孟子的言论,可初步勾勒出孟子的自学思想:万物皆备于我——自学的逻辑起点。反求诸己是修身、立道之法,自立自强的为学精神,不惟师不惟书的学习主体性,坚强的意志乃成功的后盾。  相似文献   
74.
新近出版的《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的编著出版加强了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这一薄弱环节、甚至填补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白。这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弘扬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提升教育思想境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2008年,山东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素质教育,为山东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挑战,传统的应试教育必然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面向素质教育,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76.
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对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认识尚处于模糊阶段,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深刻分析。我们认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基本策略是统筹兼顾;重心在农村教育;关键在建立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点在解决非农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终结目标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77.
从评述富溪隧道进口右侧边坡的地貌、岩性、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特征入手,结合调查资料,对滑坡的构造、形成原因和继续活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并就滑坡对隧道的影响进行论证,提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78.
全盘否定儿童读经和一概去小学化的做法是偏激和错误的,其背后的儿童教育观值得深省,学界需要就此展开讨论与争鸣,以拨乱反正。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慎重评价儿童读经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儿童本位观,确立一定的标准以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儿童教育观:摒除简单的二元对立的线性思维,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树立辩证的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充分发扬我国传统蒙学教育思想中的有益成分,以期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有质量的普及。  相似文献   
79.
刘秀峰  陈界 《文教资料》2011,(14):196-19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是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模式。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面临着由角色定位不清、职权模糊等造成的困境。解决这一困境,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制定实践困境的成因,提出了健全思政教师兼任辅导员缺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80.
新型城镇化战略思想的倡导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由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新型城镇化不是"片面城镇化",也不是"被动城镇化",而是重视农村、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对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出了四大命题:第一,要转变思路,遏制农村教育的衰败;第二,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第三,要创新机制,推进城市教育的校际间均衡;第四,要关注城市中的边缘人群,推进城市教育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