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575篇
科学研究   245篇
各国文化   28篇
体育   215篇
综合类   5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31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随 着环球嘉年华在中国都市的巡回展 出,“狂欢节文化”已经跃入本土公众的视野。它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在都市人的平庸生活里点燃了变幻的火焰而推动“狂欢”的不仅是资本逻辑,更是中国社会的热切需求。 在“郁闷指数”高涨的社会,狂欢,成了人们自我款待的最高礼遇。  相似文献   
32.
2003年12月3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新闻 《出版报》社主办的“党报如何应对市场”理论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专题研讨《 新疆经济报》的改革经验。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赵利宁、国家新闻出版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以及北京、上海、南京的新闻界专  相似文献   
33.
少数学者津津乐道的所谓“民间”究竟在哪里?它躲藏在永恒沉寂的乡村,还是现代都市的市场喧嚣之中?什么才是“民间性”?所谓的“民间性”又在哪里展示?  相似文献   
34.
中国“哄客”的仇恨快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将成为中国文化史中最奇特的年份之一。芙蓉姐姐、程菊花、流氓燕、红衣教主以及全体“超级女生”预备队,在短短数个月里大量涌现,形成巨大的“丑角”风暴,令所有的观察者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35.
茅盾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编辑家,他丰富的期刊编辑活动,是我国现代期刊发展史中极有价值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6.
蒙柯尔 《广西教育》2014,(29):58-60
正德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响的活动。其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品质,养成道德习惯。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泛滥,道德滑坡比较严重,如何加强民族复兴进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和艰巨任务。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各种恶性案件屡见不鲜。究其根源,与人们道德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重新树立社会道德风尚,培养公民具备良好的道德  相似文献   
37.
38.
39.
蒙敏 《广西教育》2014,(11):117-118
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历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  相似文献   
40.
唐灵  刘道可 《中国德育》2014,(12):78-79
正关于爱的教育,近年来我们想得很多,也写得很多,曾经想花十年的功夫来琢磨,总以为中小学教育需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管理。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记述的一个真实故事后(《读者》2002·24期),我们仿佛明白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真正缺少的是什么。苏霍姆林斯基所记述的真实故事是这样的:(见本页右栏调查问卷中的楷体字,在此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