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培养知识经济社会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构建创新教育的哲学观,以哲学的视角对创新教育进行较深层次的宏观研究,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一、哲学是创新教育的理论依据“在一定意义上讲,任何教育理论都是一种哲学理论,都是教育思想家以特有的哲学观点对特定的社会和教育事实所作出的…  相似文献   
22.
电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从电力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现状入手,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循环体系,并总结提出几种人才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3.
地处上海市商业、旅游、文化中心城区,享有得天独厚、优越经济人文资源环境的沪上名校——向明中学,它“历史悠久”,与《震旦》有着一段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4.
庄佳骝 《教育导刊》2001,4(2):14-17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生活在社会的每个人,对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所有问题都有一看法,形成一定的哲学观。因此,对教育问题的剖析和把握,也离不开哲学观。  相似文献   
25.
“你的红领巾是什么颜色?”“红色”。 “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红色”。 “你的头发是什么颜色?”“红色”。 “树叶是什么颜色?”“红色”。 上述是某弱智学校一位教师与一个三年级女学生的对话。那女学生看来对红色特别偏爱,除了红领巾确是红色外,她把其他所有的东酉包括头发、衣服、树叶等非红色的东西都说成红色。无疑,她有着一  相似文献   
26.
留守儿童的问题产生原因,可以归结为监护失位、亲情失位、教育失位等方面。根据目前现状并结合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实际情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给予留守儿童亲情、学习和生活上的关爱,建立并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关爱网络。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析了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的兴起对传统成本管理的挑战,讨论了基于战略成本管理和作业成本法,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上的成本管理的模式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28.
香港社会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泛滥。公共传播媒介良莠混杂,黄色的、淫秽的电影、录像、报纸、书刊、广告充斥整个社会,严重腐蚀青少年。黑社会的魔爪伸进学校,诱骗在学的女学生,从事色情行业。女青年的未婚先孕,堕胎等现象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尤其受到损害。有鉴于此,不少香港有识之士早就向社会呼呼:一方面要扫荡社会的黄色瘟疫,另一方面对青少年进行必要的性教育。七十年代初,香港政府教育署正式把性教育内容列入初中课程,1984年又将此课程推广至高中。现在,性教育课程已列入会考  相似文献   
29.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是研究纳兰第一部系统的大型专著,作者黄天骥先生(亻堇)以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宏篇巨制,不能不令人赞叹。正如《内容介绍》中所说:“全书立论新颖,独具灼见,论述清晰,考证严谨,文笔流畅活泼。”确实不失为一本有价值的学术论著。读后获益匪浅。 这里,仅就笔者一得之愚,给黄著提点修订时的参考意见,尚望方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30.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的特殊教育已经构建了以专门的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的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办学格局。随班就读是体现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符合当今国际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客观评价随班就读实践的成就和不足时,要防止安于现状和过于否定两种倾向。要克服随班就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融合教育的理念,使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真正融入正常学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